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如题所述

《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

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扩展资料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8
《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
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二、初读课文

1
、师: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正等着我们来欣赏呢,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知道读
课文的要求吗?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那就按照你们知道的要求开始读吧,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

三、教学字词

1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酸”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酉”字旁里面的一横不要丢,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
是“捺”。“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射”字注意左边“身”字变形。

“脆”字右边第三笔是“横”,不是“横钩”。

“刮”,注意与形近字“乱”区分开。

“鼠”字共
13
笔,第
8

9

11

12
笔均为“点”,不是“横”。还要注意“臼”字的
笔顺,
6
笔写成。

3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整个森林都
沉浸在雾里,所以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

葱葱茏茏:指树木枝繁叶茂,长得非常茂盛。

四、练习朗读

1
、指名分段朗读,纠正读音。

2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课文”,更正读音。



五、整体感知

1
、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想想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默读全文,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例: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
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
、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
)“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垠,
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
指导朗读:
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
几百里连成一片,
像绿色的海洋,
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
一望无际,
一碧千里。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
情,朗读这一段。

3
、读课文
2

5
自然段,感知四季美


1
)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
____
”画在书上。


2
)班上交流。


3
)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填写表格。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4
)按春夏秋冬四季,自己有感情地读读。

六、拓展延伸

1
、搜集有关小兴安岭地资料阅读、交流。

2
、课后可凭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小兴安岭的美景,做小兴安岭的宣传画。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在上节语文课中我们共同游览了„„

生:(齐)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
游过之后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那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小兴安岭
的资料并帮我做几幅有关小兴安岭的宣传画,你们做了吗?

生答。

师:谁愿意到前面为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展示画,并简单介绍。

师:你们画得真是太好了,从大家的画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答。

2
、师:今天老师也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
丽的小兴安岭。

播放媒体资源中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

学生欣赏风景。

师配乐简介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

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急待地探出脑袋,
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似的。
夏天,
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
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
人的舞蹈,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
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

二、细读课文

1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最喜欢
哪个季节呢?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还是果实累累的秋天?是欣赏夏天的枝叶繁茂,
还是欣赏
冬天白雪的皑皑?简单说说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2
、师: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请同学们根据学
习提示学习
2

5
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


1
)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2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
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3
、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三、深入读文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春天:

1
、师:我们先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谁愿意当小导游给我们介绍?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师:
小导游介绍的好不好?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有什么问题或感受都可以说出来,
我们
在座的每名同学也都可以以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重点指导:为什么说“抽出”新的枝条而不说“长出”新的枝条呢?

提示:尽管意思相同,但是作者选用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
了,十分生动形象,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曾几何时,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

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么神奇啊!因此,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
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
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2
、师:还有哪儿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呢?

提示:“山上的积雪„„汇进小溪”。

“小鹿在这溪边散步
......


师:“小鹿在这溪边散步
......
”,这里作者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什么这样写呢?

提示:拟人。“散步”、“欣赏”,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
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
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
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
也使我们看
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答,天气变暖,春风很暖和等。

师:这段话想一

想应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

提示:轻缓。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名多生进行朗读。

夏天:

1
、师:送走了春天我们又迎来了小兴安岭的夏天,谁愿意做导游为大家介绍夏天?

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2
、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学生说喜欢的词句。

例: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
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夏天树木的特点是——葱葱茏笼,(板书‘葱葱茏笼’)

“葱葱茏笼”是什么意
思呢?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师: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

提示:
“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
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
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
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
因此这个
“封”
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前文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3
、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提示: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
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

“罩”
是扣盖、
覆盖的意思,
有由上而下的内涵。
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
用“浸”
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4
、师:为夏天增添色彩的还有——

生读: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大花坛。

师:
花一直是美丽的象征,
各种颜色的花聚在一起当然美丽。
我们带着最美的语气齐读
这句好不好?

生齐读此段。

秋天:

1
、师:转眼夏天又已悄悄走过,我们又迎来了小兴安岭的秋天,谁愿意做导游?

指名读
4
自然段。

2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美?为什么?

学生找出优美的句子,说自己的感受。

例:(
1
)我找到的美的句子“秋天„„”我想在一片树林中,既有黄色又有绿色,它
们相间在一起一定会很美。


2
)我认为这个句子也很美“秋风吹来„„”这里“飞舞”一词用得很好,有动感,
有美感,使人感觉像纷飞的彩蝶。


3
)我喜欢“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等名贵药材”这句话,
我感觉秋天的森林是最无私的,
因为它赋予了我们香甜可口的果实,
所以我爱它的深沉,爱
它的无私。

3
、师:

是啊,小兴安岭不但有景色美,而且有奉献美,它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
的。谁能用赞赏的语气读一读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

指名读,评价,自己有感情的朗读。

冬天


1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冬天,谁能做导游?

指生读第
5
自然段。

2
、师:欣赏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有什么感受?

生答,雪大、有趣等。

3
、师:作者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拟人。赋予动物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
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
、师:现在我们已经游览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说些什么
呢?

生答。

例:小兴安岭的景象太诱人了,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树这么多,我想说小兴安岭你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板书)

师:你想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这些话呢?

生:骄傲、自豪、赞美。

师:下面让我们带这这种骄傲、自豪、赞美感情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2

师:
本文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这个问题老师想留给同学们完成,
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板书

总——分——总。

师:看来,今天的游览大家收获不小,最后,让我们再感受一下小兴安岭迷人的风光,
在欣赏的过程中如果那些景象与你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你就站起来为大家介绍好不好?

师再次出示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图片,生介绍。

五、布置作业

1
、把本课好的词语和句子积累在你的佳词佳句本上。

2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
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去观察校园内的花、
树„„
写一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题精选

一、把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嫩绿的

宝库

抽出

影子

蓝蓝的

叶子

欣赏

白雪

美丽的

天空

积满

膝盖

巨大的

花坛

没过

枝条

二、读下面的句子,欣赏画线的词语

1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用的真好,它让我仿佛看到




2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字用的真妙,它让我感受




3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飞舞”用的真生动,它让我的眼前出现




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下面描写小兴安岭的树木的句子



)落叶在林间飞舞。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树上积满了白雪。

四、读一读,然后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

)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
层的枝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的,



住了人们的视线,
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

)。
树上(

)了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经常没过膝盖。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2
、你能从短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吗?试着写几个。

葱葱茏茏

又香又脆

3
、括号中的词语用的可真好,我最喜欢

这个词语,因为




选择括号中的词语写一句
话:



答案:

三、(
3
)(
2
)(
1
)(
4


四、
1
、抽出



挡住

飞舞

积满

2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花花绿绿

丁丁冬冬

又松又软

又高又壮

又大又


又酸又甜

3
、抽出,它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