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为何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评价不高?

如题所述

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很普通,只不过在三国演义里面把他的能力美化了而已,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但现实中的他真的很平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3
这段评价的第一句,是长句,说的主要是诸葛亮在担任宰相期间,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掌权者,即使是仇人忠于职守,也必定会奖赏;
第2个回答  2022-08-23
可能是每个人对于诸葛亮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可能会盲目崇拜,有些人会比较客观的分析。
第3个回答  2022-08-23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其实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总体评价非常高了。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共有八个人是单独列传,分别为曹操、曹丕、曹叡、刘备、刘禅、诸葛亮、孙权、陆逊。这个八个人中六个是皇帝,只有诸葛亮和陆逊身为臣子却能单独列传,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到陈寿对诸葛亮的定位非常高。

而且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总结时,说他在刘备死后,蜀汉危急的情况下事无巨细,全部一手处理,外和东吴,内平叛乱,颁布法律制度,训练军队,赏罚分明,作恶的必定会受到惩处,为善的也一定会得到表彰,使得全国官吏都不敢违法乱纪,人人追求上进,民间路不拾遗,百姓不恃强凌弱,风气井然。

及(刘)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诸葛)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而在对诸葛亮生平进行评价时,陈寿又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善待百姓,待人以诚,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忠臣和有能力的人即使有仇也会得到提升,亲人犯法也会处罚,善举和恶行不管大小,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置。所以虽然诸葛亮主政时期刑罚严苛,可是百姓都爱戴他,那些被他惩处的人也没有怨恨,是治世的良才,堪比管仲、萧何这两位良相,可以说是极尽赞美之词。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甚至当有人批评诸葛亮的文采不是很好时,陈寿也为他进行了辩护,说诸葛亮平时交流的人,都是普通的凡人,所以文采上没法过于华丽。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当然,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能力的时候,说他以练兵见长,不善于奇谋,连年劳师动众北伐,却没有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相比之下,唐朝名将李靖等人对诸葛亮军事能力极为推崇,陈寿这个评价似乎显得有些低了。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也提到诸葛亮面对的敌人都是当时的人杰,加上魏强蜀弱,魏国还有本土防御的优势,蜀汉人才匮乏,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才会导致北伐屡次失败,强调了诸葛亮失败的客观原因。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显然陈寿说诸葛亮“奇谋为短”和不擅长将略,只是相对诸葛亮的政治能力而言,并非真的说诸葛亮军事方面能力很差。更何况陈寿毕竟只是个文人,在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对于他军事能力的认知可能没有李靖这样的军事家那么透彻,评价相对低一些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综合来看,陈寿认为诸葛亮政治方面和管仲、萧何相当,军事也只比韩信差一些,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已经非常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