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的《三国志》为什么对诸葛亮评价不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31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是智谋无双、忠心为国的代表人物。

我们现在经常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最先就是用来歌颂诸葛亮的。但是记述三国历史比较官方正规的史书就是晋代史官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远没有我们一般认为的那么高,“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陈寿之所以如此评价诸葛亮,并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的不认可诸葛亮,而是有他不能言之于口的原因。

一、身为晋臣,岂能赞敌

众所周知,陈寿是晋朝的史官,晋朝是司马家的天下,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恩恩怨怨那真的是历史上人尽皆知的精彩博弈了,“一曲雅音护空城,吓退司马百万兵”,《空城计》千年来在戏曲、杂谈、评书中那都是大受人欢迎的章节。当然,从历史上真正原因来说,自然司马懿不是那胆小无能之辈,此番举措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但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当然确实是曹魏的死敌,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挡住了曹魏大一统的步伐,曹家几代圣主雄心壮志,都未能迈入蜀地一步。司马懿虽然是终身魏臣,但是后来独掌大权,司马家才能几代后代魏立晋,所以诸葛亮在晋朝绝对是君主们恨之不已的一个人物。陈寿执史笔,记史书,但是毕竟是血肉之躯,但凡脑子清楚就不能顶着国君的厌恶去替诸葛亮歌功颂德,所以对其评价不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角度不同,评价各异

世人看待诸葛亮,赞叹其足智多谋,欣赏其周公之德,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从史官的角度来说,对于重要的政治人物的评价总是更加苛刻的,要看人的品性、要看人的言行,像诸葛亮这种有辅国执政的重要人物,更要看他的行为是否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因此即使他本人对于诸葛亮的品性非常赞许,充分肯定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主信臣忠的表现,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并不是很认可诸葛亮的一些举动。而即使我们现在来看,诸葛亮不顾国力六出祁山,也有些意气用事了,远不如偏安一隅,好好发展。所以从这方面来说,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其实总体来说,陈寿在《三国志》中肯为身为人臣的诸葛亮单独立传,并花大笔墨来记叙他的生平,已经是对诸葛亮的极度认可了。只是有多层原因,陈寿不便对其格外优容,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