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速度的训练方法

如题所述

  游泳速度训练方法

  一、高速牵引 只可当药

  高速训练,比如高速牵引和脚蹼推进,一方面是为了放大身体的阻力,使人发现各部细微、不易察觉的潜在阻力;另一方面就是训练更加快速的划水。这是高速训练的两个目的。

  游泳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高速(稍稍超过人的最快游速)训练会让人暂时丢失已有的水感,不少教练对此持审慎的态度,甚至不允许队员使用短脚蹼、划手掌、或上牵引。但也有不少教练的训练课里,从没少过高速训练的内容,比如在科罗拉多的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短脚蹼、划手掌、电牵引,就大行其道。本人在德国SSG81 Erlangen游泳俱乐部时,每堂课都少不了这些内容。

  之所以有的教练杜绝高速训练,主要是担心手上那脆弱的水感被破坏,所以在划水训练中,宁肯采用抗阻器(负牵引)来加大游进的阻力,而不用划手掌来加大划水的阻力。他们坚信,当划水感到异常艰难,甚至身体感到不进则退时,手臂自然选择最有力的划水力度和轨迹方式;待整套动作业已成型,再逐渐去掉抗阻器,直至恢复常态,这份阻力即可折合成一份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速度。

  抗阻训练与配戴划手掌的不同在于,划手掌是为手臂平添了一份阻力,虽然放大了手臂的阻力,但也隔断了手掌对水流压力变化的直接刺激,巨大的划水阻力有可能掩盖了身体本该克服掉的阻力。这确实是应该引起警惕的。

  在高速训练中,比如用电机或人力牵引,或者戴上短脚蹼推进,就会发现:若加上划水的配合动作,手上会感觉很[空];若按平常的划水速度,手掌几乎感觉不到水的压力。显然这是由于身体相对水的运动速度加快了,降低了反方向手的划水速度,所以掌上的压力就减弱了,但训练加速划水的机会也就在于此。

  方法是,一旦感觉手上[空]了,即牵引的`药性发作了,这时就要乘机加速划水,追寻已有的水感;一旦卸掉牵引或摘掉脚蹼恢复常态,高速时的快速划水记忆,会让手掌的压力加大,速度会因此得到提高,这与抗阻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向后划水感到轻松时,既是危,也是机。危险在于,手上压力降低了,水感没了;而水感决定着泳姿,已有的泳姿可能会被打乱。但不破不立,机会也就在于此,可以乘机调动上肢的快肌肉,形成快速划水的习惯,重建水感,进而提高手臂的划水速度。

  二、脚蹼推进 不可当饭

  配戴短脚蹼,除了划水,危机还会出现在打腿。脚蹼一方面增加了双脚的面积,加大了踢打的力度,这固然有利于增强腿部的力量;但另一方面,脚蹼也同样隔断了与水的接触,脚上的水感会因此改变,一旦摘掉脚蹼,双脚也会有踢空的感觉,所以说,脚蹼的训练同样要把握好一个度。

  首先,配带脚蹼的训练量和牵引一样,一般不超过总游程的1/4,且安排在训练中间进行为宜,这样前后有预热及恢复,使脚蹼训练融入到整个训练中,而不因速度的起伏,打乱训练的效果或产生依赖性。方法上,采用交叉训练法,仰打、俯打、侧打、蝶打、疾打、缓打,交替进行,忌讳[吃偏食];当然,也可以连起来边滚边打,俗称[烤串儿](Rotisserie drill)。

  其次,脚蹼属于训练的辅助工具,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还要及时检验训练的效果,调整训练的进程。既然是辅助工具,那就[只可当药,不可当饭],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自己的弱点下药,不可囫囵吞枣。尤其要分清是腿部爆发力差?耐力差?还是踢腿的效率差?依此来调整训练的内容和比例;并在后续课程中,检验训练的效果。一般爆发力差的,可偏重快速疾打,频率快,幅度小,打出水包。腿部耐力差的,可采用大幅度左右交替侧打,由8步转换一次,到15米、25米转换一次的递进式打法。

  所谓踢腿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足踝的拉伸程度及踢腿的速度,所以,除脚蹼的拉伸外,平时的拉伸、压脚踝是不可少的。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完全指望脚蹼来拉伸脚踝的肌腱,要么是踢腿时肌腱的[收缩~放松],要么是压踝时肌腱的[拉伸~放松],如果一个动作同时包含[拉伸]和[用力收缩],脚踝肌腱就容易受损,而且膝关节的持续对抗能力也是有限的。根据目前的研究,拉伸应在训练前四小时完成,到岸边再拉伸,是不利于肌肉力量发挥的,但训练其间及结束时的拉伸,则是很必要的,且有利于乳酸的代谢及第二天的恢复。

  三、结束语

  高速训练是一种[特殊待遇],就如同大家都坐过车,但未必坐过、更甭提在赛道上开过跑车了。既然要竞技,那坐一坐[跑车],找一找速度感是非常必要的。有句话叫“没有波波夫的速度,难有波波夫的水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