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是什么

葫芦头是什么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名称由来
葫芦头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相传,祖籍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人们称为药王),他的医学造诣很高,有许多医学专著,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著。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9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1]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葫芦头历史悠久。
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是这个吗??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象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85698.html?wtp=tt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8

第4个回答  2022-12-26
葫芦头泡馍,西安汉族特色小吃,葫芦头泡馍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宋朝。
北宋末年,京兆府(现西安地区)沦陷于金人的铁蹄之下,金人残暴,压迫关中百姓,穷苦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女真贵族横征暴敛,又不知节制,在饮食上铺张奢靡,将他们不吃的猪大肠等内脏随意丢弃。当时的汉族穷苦百姓物资匮乏,日常饮食难见荤腥,于是将猪大肠捡回家,煮成汤,制成泡馍食用。
这种泡馍出乎意料的好吃,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肥而不腻,清爽利口,于是这一吃法就很快在百姓中传播开来,由于这道美食的食材来源于金国贵族,人民十分痛恨女真侵略者,于是私下称之为“胡虏头”,但是不敢在明面上称呼,于是以就谐音“葫芦头”替代之,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下,无力反抗的底层人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无声的反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