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与水稻种植如何套栽?

如题所述

利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遮荫度高、湿度大、氧气充足的特殊小气候进行栽培毛木耳,是一种高效益的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仅东安县稻田套种毛木耳达400万袋。稻田套种毛木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667米2可套放6000袋左右,产鲜耳2000~3000千克。每年可套种两季,水稻每季可产450~500千克,产值320~350元;木耳产值4000~5000元,每667米2纯收入达2500~3000元。套种毛木耳比水稻单作,每667米2效益增加10倍以上。下面重点介绍稻田套栽紫木耳的方法。
(1)配套品种
适宜水稻田间套种的主要是中高温型的紫木耳、大光木耳和毛木耳。目前,在湖南较为普遍栽培的是紫木耳,其子实体生长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在高温条件下不会产生流耳和烂耳。水稻品种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耐肥抗倒、植株茂盛的高产优质品种。目前,湖南选用的早稻品种为湘早籼1号和V35、晚稻选用V6等。
(2)栽培季节
我国南方早、晚两季水稻均可套种紫木耳。一般在5月5日插完早稻,6月1日前晒田,4~5月份制紫木耳菌袋,6月上旬至7月份菌袋排放在稻田行株间出耳。晚稻一般在7月份接种菌袋,在8月1日前插完秧,8月20日以前晒田,8月下旬至10月份将菌袋排放田中出耳。长江以北地区近年也开始采用这种栽培方法,但只能套种一季。
(3)菌袋培养
稻田套种紫木耳的培养料,可参考常规栽培配方。袋子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可装稻草培养料干料0.25千克,湿重约0.75千克。菌袋生产工艺按常规。发菌管理根据自然气温的不同,分为低温期发菌管理或高温期发菌管理。早稻套种紫木耳,大批量制袋是在2~3月份,此时气温低,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耳袋可采取墙式堆放5~6层,以利用袋堆积温促进菌丝生长。晚稻套种紫木耳,制袋时间为4~6月份,此时气温高,最好平放在床架上或地面,叠袋最多不要超过2层,必须留有一定通风空隙,以利于菌丝发育。培养1个月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
(4)出耳管理
菌袋下田后1~4天为紫木耳原基分化期,每天上午11~12小时、下午4~6时灌水,使水淹没至耳基部位,经30分钟后将水排除,至沟中蓄满水为止。若耳袋下田后有连绵阴雨,要及时将畦面积水排干,沟内蓄水浅留或不留;阴天保持畦面水位4~5厘米,晚间排干或留半沟水。经数天后耳片很快舒展,进入盛长期,此时的管理亦视天气变化而定,晴天灌水满沟,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下雨天一般在10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发现烂耳要及时清除,采耳时遗留在田间的碎耳要收拾干净,以免引发虫害。采耳后2天,于午间灌水出耳处,经30分钟后排水,畦面留水4厘米;下午4时按上法重复灌水1次。晚间畦面留薄水,经4天左右又有新的原基形成,每隔3~5天采收1次,可采收4~5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