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题所述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内容,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其中从小培养孩子生活有条理、爱整洁、细微等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琐事来培养。
(一)培养孩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此外,生活有规律,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防止孩子懒懒散散。
儿童生活作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休息、进餐、睡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自我服务等。家长可与孩子一道,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将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就寝这一天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一经制定,便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以使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正常、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孩子的睡眠姿势、睡眠环境及睡眠前的活动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1、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孩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
2、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家长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逗玩,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养成孩子懒床的坏习惯。
3、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科学家发现,孩子熟睡时比醒着时的生长速度快三倍。这是因为脑垂体在人熟睡时比醒着时要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国外的研究表明,睡眠的质量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智力。每晚睡眠10小时以上的小学生,成绩较差者仅占13%。长期缺少睡眠的孩子,会产生反应迟钝、吃饭胃口差、体重增长缓慢、记忆和理解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一般而言,4~7岁的儿童每天睡眠10.5~11小时,就能保证其生理和智力发展的需要;8~12岁的儿童每天必须睡足10小时。
4、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睡姿。从睡眠姿势上讲,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故一般要求采用向右侧卧较好,这样可避免心脏受压,保证血液循环畅通。仰卧、俯卧都是不恰当的睡姿。此外,睡时应尽量地使身体放松。
5、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从睡眠环境上来讲,一般要求开窗通风,保持卧室空气清新且避免噪声和强光。应在安静、光线柔和暗淡的环境中睡眠。儿童尽可能不要与父母同居一室,这样可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避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影响孩子的健康。睡觉前不宜进行剧烈的让孩子兴奋的活动,否则会影响孩子睡眠的深度。
最后,还要告诉孩子要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学会整理床铺等。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他在孩子群体中的形象,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要长期培养,逐步形成。
1、要让孩子有自己专用的生活卫生用品。孩子应有专用的牙膏、牙刷、毛巾、面盆、茶杯、床铺及卧具等。要督促孩子自己使用,自己收拾。而且要告诉孩子打喷嚏时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病菌传给别人。
2、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孩子只要能用手够着自来水管时,就可以在大人的照看下,让他在自来水管下自己将脸、耳后、颈部、手腕等处洗干净。要让孩子做到早晚洗手洗脸,饭前、便前、便后、放学回家和玩耍过后都洗手,或只要发现手脏了就随时清洗,以保持手的清洁,防止病菌随手入口。
3、要培养孩子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孩子两岁时,就可以开始用凉开水漱口,三至四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同时告诉孩子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以随时保持口腔清洁。
4、督促孩子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澡和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时,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大人帮助其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三四岁的孩子应学会让其在洗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四五岁的孩子就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洗脚了。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保持仪表整洁,教孩子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带是否系好了,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整齐,学习梳短发。
要给孩子勤理发,勤剪指(趾)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其自己修剪。
5、教育孩子要注意耳、鼻卫生。要教育孩子保护鼻道,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吸入的空气经过鼻道时变得洁净、温暖和湿润,保护呼吸道和肺,使它们免得疾病。同时,要教育孩子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内,洗脸洗澡时不把水弄进耳内,以免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还有一个小细节——“擦鼻涕”。大人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一岁半的孩子家长应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两三岁的孩子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手帕擦鼻涕。
6、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家长要教育孩子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注意保护视力,克服躺着看书以及行走时、乘车时或者在微光下看书的坏习惯,保证读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体离桌一拳”。
7、教育孩子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大小便,不在书桌、椅、墙壁上乱刻乱画等。
总之,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