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与工作量

如题所述

1.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项目任务书要求,全面部署、合理安排、系统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填图与方法研究,将基础地质调查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大基岩地质、新生代地质调查及矿产资源调查力度,为总结造山带填图技术与方法提供试验资料。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和地质填图试验的需要,采用了以下工作方法开展地质填图试验研究:

(1)通过对美、加、澳、英和俄罗斯等国家地质填图的调研与考察,系统分析西方国家新一代地质填图的组织形式、填图目标、填图技术和方法,探讨和总结国外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为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的先进地质填图方法奠定基础;

(2)通过解剖国内外ASTER遥感岩性填图和Hyperion等高光谱矿物填图典型实例,为东昆仑高光谱遥感填图及评价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提供典型样图;

(3)采用日本ASTER遥感技术对东昆仑填图试验区进行岩性填图试验,采用美国Hyperion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填图试验区进行矿物填图试验,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基岩裸露区的岩矿填图应用提供范例;

(4)通过选择东昆仑造山带典型构造-地层复杂区,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填图专家Patrick J.Barosh教授进行联合地质填图实践与研究,突破目前地质填图方法的技术难点,为总结中国造山带构造-地层复杂区地质填图方法提供示范;

(5)总结东昆仑中美联合地质填图和遥感岩矿填图试验经验,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地质填图的成功经验,提出改革我国地质填图方法的建议。

为实现上述目标,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设立了《东昆仑造山带ASTER遥感岩矿填图研究》、《东昆仑纳赤台幅和水泥厂幅1∶50000高光谱遥感岩矿填图研究》和《新生代地质填图方法研究与总结》3个专题,分别进行高光谱岩矿填图技术方法研究和新生代地质填图方法研究,并完成了相关专题研究报告(表7-1)。同时,Barosh教授在完成水泥厂幅1∶25000地质填图后编写了地质报告。本项目即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的成果集成。

表7-1 项目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与专题报告一览表

2.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通过4年的工作,项目组全面完成遥感解译、野外路线观测、剖面实测和专题研究任务,完成Hyperion遥感1∶50000地质解译1450km2、ASTER遥感1∶50000地质解译865km2、ASTER遥感1∶100000地质解译15575km2、1∶50000地质填图865km2、1∶250000地质填图15575km2、1∶25000中美联合地质填图292km2,探槽开挖250m3。野外检查矿点10个,新发现矿(化)点3个。采取各类标本、样品1603件。室内完成离子探针(SHRIMP)和激光探针(LA-MC-ICP 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97件、40Ar/39Ar测年6件、岩石化学分析282件、稀土分析与微量元素分析266件、矿石成分分析98件、化石鉴定273件、岩石光谱测量87件、C、O同位素分析111件、K-Ar测年30件、光片鉴定85件、薄片鉴定304件、ESR测年7件、裂变径迹5件。项目实际完成的测试分析工作量超过设计要求(表7-2)。

表7-2 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续表

项目硅酸盐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主要由国家地质测试中心协助完成,部分锆石SHRIMP测年由石玉若在澳大利亚Curtin大学完成,主要锆石U-Pb测年及Sm-Nd测年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完成。项目K-Ar法测年由石油规划院同位素实验室协助完成,光片、薄片鉴定、单矿物分选和矿石品位分析由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协助完成,孢粉分析鉴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孢粉实验室协助完成,介形分析由地质力学研究所和石家庄经济学院完成,C、O同位素分析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年代学实验室协助完成,ESR由成都理工大学完成,裂变径迹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协助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