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在去世后,为什么都想埋在北邙山?

如题所述

洛阳本就是中国著名古都,帝王将相陵寝选择修建在北邙山就是靠近都城。此外,邙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符合中国人数千年来笃信的风水堪舆之说。

洛阳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洛阳是自夏以降的13朝古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汇集了多个朝代的帝王陵园,王侯将相也都选择安葬于此。

邙山第一次作为大规模的丧葬之地是在北魏,在此之前多是王侯将相修建的陵墓,东汉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刘炟和汉和帝刘肇的陵墓都修建在邙山。曹魏皇帝也安葬在此,西晋几位帝王陵墓也在此。因此晋代诗人张载慨叹:“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将都城从平城南迁洛阳,并下令“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汉唐将长安、洛阳称为西都、东都,但是洛阳与长安的政治地位又有所不同。从历史来看,在唐代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东都洛阳地位较西都长安低,长安是博取功名富贵的进阶之地,而洛阳则是贬谪或者失意返乡之地,政治上失势的人多会选择退居洛阳,比如白居易。当他们死去时,自然就会选择邙山作为人生的归宿。

除了帝王将相选择安葬在都城郊外的原因之外,邙山的地理条件也是成为古人理想葬地的重要原因。

从邙山的地理位置说起,邙山南北十六公里,东西三十公里,面积约有五百平方公里。它地处黄河南岸,是秦岭的余脉,崤山的支脉,可谓是“枕山蹬河”,这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再加上地势高,视野开阔,土层深厚,土壤紧硬密实,可以说是最适合安放墓穴的地方。所谓“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