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组数据,怎样判断该用中位数还是众数?

如:1.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时间跳得次数如下:
234次 133次 128次 92次 113次 116次 182次 125次 92次
你认为平均数和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2.公园里有两组市民在排练节目,他们的年龄情况如下:
第一组:13岁 14岁 15岁 17岁 17岁 16岁 15岁 15岁 13岁
第二组: 4岁 6岁 6岁 6岁 6岁 5岁 54岁 3岁 57岁 6岁
(1)第一组市民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这组市民年龄特征的是( )数。
(2)第二组市民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这组市民年龄特征的是( )数。
(这两道小题的最后一问恳请说明原因。)
3.张凯和王丽的五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
张凯:62分 94分 95分 98分 98分
王丽:40分 62分 85分 99分 100分
你认为谁的成绩更好一些,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的各自特点是: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则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的最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

在同一组数据中,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也各有其特性:

(1)中位数与平均数是唯一存在的,而众数是不唯一的;

(2)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是各不相等,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相等。

具体来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相应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一般来说,平均数、中位数和钟书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分别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平均数涉及所有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只涉及部分数据。它们互相之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

其实,它们三者有关联也有区别。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众数,众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众数不是“虚拟”的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众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出现的次数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众数没有影响,所以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变动较大,但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比较合适。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而中位数并不完全是“虚拟”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中位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所以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9
中位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众数代表的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
第2个回答  2010-06-10
在一组数与数之间数字大小比较接近的数据中,我们一般选择众数表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在一组数与数之间数字大小差距偏大的数据中,我们一般选择中位数表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如:我班某次考试分数在90-96之间,其中94的人最多。由于这组数据的数与数之间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我们可以选择众数表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又如:我班某次考试分数在96-27之间。由于这组数据的数与数之间数字大小差距偏大,我们可以选择中位数表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