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皇帝是谁?

如题所述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赵匡胤可谓武功第一的皇帝,自创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勤学的皇帝。在他幼年时,其父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说好学已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在北上的途中,他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领兵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平叛,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当时已是开封府尹柴荣(即周世宗)的赏识,成了柴荣的部属。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在跟随世宗南征北讨中战功卓著,深得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高级将领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征燕云,势如破竹。正当这个时候,世宗不幸染上重病,被迫退军后不久便去世了,由其幼子柴宗训继位。临死前,世宗对最高军政人员进行了变更调动,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首领)。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军的归德(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改元建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420年他废掉了晋帝,自立为王,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前四二二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其中,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但却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能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四七九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第2个回答  2014-04-26
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后两次“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地方资源狭少,最终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第3个回答  2014-04-26
宋太祖 赵匡胤(927~976) 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
第4个回答  2014-04-26
原本是周朝的大将赵匡胤,慌报军情,调遣军队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