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究竟干了哪些不得人心的事?

如题所述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孙权的铁杆粉丝,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道广年少万兜鍪,坐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又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表达了对三国吴主孙权的渴望、赞美之情。

孙权也的确有值得人们赞扬的本事,他十五岁继兄长孙策之位为东吴之主,面临着重重的困难,易中天先生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年幼、势孤、内忧、外困”,孙权凭着他的顽强意志、知人善用、审时度势,纵马江东,先后取得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彝陵之战的辉煌胜利,建立了与曹魏、蜀汉鼎立的东吴帝国,巩固和发展了父兄基业,撑起了江东一片亮丽的天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胸怀大志、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到了晚年却变得多疑猜忌、冷酷无情,多开杀戒。陈寿对晚年的孙权是这样评价的广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孙盛也说广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嫡立庶,以妄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裴松之在注释这段历史时也认为孙权晚年横废无罪之子,确是祸乱的开始。

那么,孙权晚年究竟干了哪些不得人心的事?

废太子,杀鲁王。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孙和立为太子,第四个儿子鲁王孙霸觊觎太子之位,两人闹了起来,结果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这开了个极不好的头,孙权死后,为争夺皇位,皇族之间你杀我,我又杀你,一片血雨腥风,极大地动摇了江东的基业。

逼死陆逊。彝陵之战,陆逊以自己的足智多谋打败了刘备,挽救了江东,后来又担任了吴国的第三任丞相,在太子之争中,他是坚决站在太子孙和这一边的,惹得利、权彳艮不高兴,陆逊不断受到孙权的责备,以致愤恚致死。

重用奸佞小人。任用吕壹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吕壹因此逐渐作威作福,毁短大臣,排陷无辜,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搞得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每每读到这里,总要扼腕长叹,慨叹孙权的“晚节不保”,孙权晚年的所作所为给他英雄的一生抹上了极不光彩的一笔,也是他帝王生涯的一大瑕疵,和他早期的雄姿英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在有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孙权晚年的变化固然有他自己性格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造成的。晚年的孙权江东基业牢固,三国鼎立已成,又称了帝,生杀予夺集于一身,天下唯我独尊,谁敢反对,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没有约束的权力,只会膨胀到无边无际,人就会变得刚愎自用、冷酷无情。历史上一些皇帝的晚年跟孙权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明皇等,他们哪一个不是雄才大略?哪一个早期不都广开言路、锐意进取,于社稷有功,于苍生有恩?但到晚年却无一例外地变得专制、冷酷、滥杀无辜,给国家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