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背景概述

如题所述

区域成矿背景是指对湖泊以及与湖泊和盐湖矿产资源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控矿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活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本次重点对前三种控矿条件进行遥感调查。

西藏高原众多的湖泊皆受方向不同的断裂或坳陷构造所控制,其发展和演化和它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密不可分。在超碰撞事件中形成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重新活动,引起了第四纪新生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前第四系继承性断陷盆地的复活,使高原地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改造,产生了数目众多的断陷盆地、山间洼地和河谷侵蚀的低地,成为河流相和湖相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西藏由北向南发育一系列东西向延伸的深大断裂,在深大断裂带及其次一级断裂带附近,不仅形成许多串珠状的断陷盆地和山间洼地,成为盐湖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地形基础,而且还展布着规模巨大的地热异常区,构成我国大陆上最强烈的水热活动带之一。在强烈的地热异常带及其附近,分布着大量的热泉。上述众多的构造盆地和大量的热泉,为西藏星罗棋布的内陆湖群及硼、锂、钾盐湖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成矿物质和极为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及地球化学背景。

西藏高原盐湖的盐类物质成分来源主要取决于西藏高原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及地球化学背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有三:一是来源于蚀源区地层岩性,二是地下热水溶液,三是大气降水。在西藏的地质历史上,共有6个含盐岩系,分别是当雄—嘉黎—波密一线的石炭系旁多群石膏层;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波里组、中下侏罗统察雅群石膏层;藏北地区雁石坪群石膏层;下第三系贡觉组石膏、石盐层;上第三系康托组、唢呐湖组含石膏碎屑岩建造;第四系现代盐湖含盐建造。

与维氏值比较,西藏大部分岩浆岩中B,Li,Rb等的成盐元素含量相对偏高。据1∶100万西藏区调测得的部分岩浆岩微量元素含量知,在雅鲁藏布江及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中其B平均含量是其相应的维氏值的100~300倍,在喜马拉雅及冈底斯酸性岩带中,其B平均含量也比其相应的维氏值高20倍左右。本区各种岩石B平均含量与全球相应的岩石B丰度值相比较,各类岩石均以西藏为高,其中前寒武纪某些地带的变质岩层、白垩纪末火成岩和新生代流纹岩、花岗岩与多种沉积岩更为显著,以新生代各种岩石中B含量最高。如新生代花岗岩、流纹岩及英安岩、钙华、粘土岩、砂岩等B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地壳其相应维氏值数倍至数十倍以上。特别是分布于冈底斯山地区白垩纪末—古近纪火山岩和高喜马拉雅含硼浅色花岗岩,B平均含量分别高于其相应岩石丰度值130余倍和17倍以上。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区变质岩中B的平均含量都比其北部高18~23倍,是由于喜马拉雅期富含B,Li,Rb等岩浆活动给前寒武系岩石渗入了B等元素。白垩纪末,火山岩含B量明显增高,在冈底斯西段该时代的电气石玄武岩,含B达2578×10-6。不同岩石类型比较,其B含量较高的有:超镁铁质岩、流纹岩、粘土类、基性岩、泥页岩、花岗岩和砂岩。西藏高原主要岩石中硼、锂、铷平均含量如表3-1。

表3-1 西藏高原各类岩石硼、锂、铷平均含量统计表

(据郑绵平等,1989)

地形地貌对盐湖的形成和演化及成盐作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西藏的盐湖矿产主要分布于藏北地区,它的形成与该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藏北地形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南部为中低山区,平均海拔4500m以上。河流主要为内流水系,流程短,流量小,为盐湖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藏南河谷山地,外流水系发育,内流盆地很少,只有在河谷平原洼地或盆地中出现湖泊和盐湖;藏东高山峡谷区,为外流区,高山峻岭与深切峡谷相间展布,湖盆地形少见,不利于湖泊和盐湖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