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翻译古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约)为副枢日,有兄弟争袭万户者,弟有父命,兄不肯让,二十余年而不能决。公曰:“父命行之一家,君命施之天下。”遂令其兄袭之。又英庙为东宫礼上枢密使例须新制铺陈,事毕工部复欲取发还官,回文皆不为准,公为副枢首回此文曰:“照得上项铺陈难同其余官物本院除已尊严安置外,行下都事厅回呈”遂绝其事。又湖广省咨蛮洞相杀合调军马征之,公回咨云:“蛮夷相雠,中国之幸,行下合属固守边防,毋得妄动军马。”公之所行大概如此,姑识其一二云。公泰定天历间为三老商议中书省事。

《山居新话》卷三
关键要翻译:又英庙为东宫礼上枢密使例须新制铺陈,事毕工部复欲取发还官,回文皆不为准,公为副枢首回此文曰:“照得上项铺陈难同其余官物本院除已尊严安置外,行下都事厅回呈”遂绝其事。

里面的一些词句请解释清楚,如英庙、礼上、新制铺陈、“照得上项铺陈难同其余官物本院除已尊严安置外,行下都事厅回呈" ,因为我不是太懂。

【原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约)为副枢日,有兄弟争袭万户者,弟有父命,兄不肯让,二十余年而不能决。公曰:“父命行之一家,君命施之天下。”遂令其兄袭之。又英庙为东宫,礼上枢密使,例须新制铺陈,事毕,工部复欲取发还官。回文皆不为准,公为副枢首,回此文曰:“照得上项铺陈,难同其余官物。本院除己尊严安置外,行下都事厅回呈。”遂绝其事。又湖广省咨:“蛮洞相杀,合调军马征之。”公回咨云:“蛮夷相仇(雠),中国之幸。行下合属,固守边防,毋得妄动军马。”公之所行,大概如此,姑识其一二云。公泰定、天历间,为三老商议中书省事。(据维基文库《山居新话/卷三》
【译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王约,字彦博,元朝人)为副枢密使的时候,发生兄弟两人争着要继承(世袭的)万户官职之事。弟弟有父亲(让他继承官职)的遗命,但是哥哥不肯相让,争持二十多年而(官府)不能决断。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只能在一家之中实行,皇帝的命令施行于天下。”于是让那人的哥哥继承了官职。(因为按国法,应由长子继承。)
又有一事,英宗皇帝(元英宗,名硕德八剌,死后庙号为英宗,故称英庙)当初为东宫太子时,对枢密使施加礼遇(即按礼仪去见枢密使),(枢密院)照例必须新制作一套陈设用品。完事之后,工部又要取回所用物品归还官署,枢密院回文都不被允准。王彦博任副枢密使之首,回复此文说:“经查察而知,上述各项陈设物品,难以同其他官家之物相提并论。本院除以尊崇之心郑重地予以安置外,行文下达都事厅回复你部呈文。”终于了结此事。
还有一事,湖广省发来公文称:“南蛮互相残杀,应调兵马征讨他们。”王彦博回文说:“蛮人互相仇杀,是中原的幸事,行文下达全体部属,固守边防,不得胡乱调动兵马。”
王彦博所行之事大致都像这样,姑且记载其中的一两件。王彦博于泰定、天历年间以三老的身分参与商议中书省事。

【补充注释】
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
礼上:意思应即是礼加,以礼加予,加之以礼。
铺陈:摆设,布置。此指陈设之物品,名词。
照得:查察而得。旧时下行公文和布告中常用。
行下:行文下达。
都事厅:元代的都事厅所司何职,各书(包括《元史》和《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古代职官辞典》等)都查不到。从本文内容看,可能与处理太子事务有关,所以把工部吓住了。
咨:旧时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元代的湖广省和枢密院都相当于“省部级”)。“湖广省咨”的“咨”,指发咨文,名词用作动词。
蛮洞:应同《汉语大词典》(纸本)中的“蛮峒”,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亦指这一地区的人。“汉典网”也可查到“蛮峒”,释义同上。
合调:应该调动,应该调集。合:应该。
蛮夷:亦作蛮彝,这里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合属:全体部属。合,全。
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分别以120岁、100岁、80岁为界,都是80岁以上,这里指有声望的老人。王彦博1322年,以年七十致仕。1323年,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见“王约_百度百科”)
识:记。此处音zhi(第四声),意思同当记讲的“志”,不读认识的识。
(另,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

[这是第四次修订,大概不致于有出入。如果满意,将分改回为100就很不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6
好分!尽量给你翻译的详细些,望采纳.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字博约在当上副枢密使的那一天,有2兄弟争着要世袭父亲万户侯的爵位.这2个兄弟中(这几个字是翻译上句的者,为了现代阅读方便,把那个代词放到这里),弟弟是父亲任命的继承人,而哥哥(因为世俗传统是长子继承爵位)不肯让给弟弟,这事拖了20多年也没有个决断.王彦博说:"父亲的决定只能决定家里的家事,而皇帝的命令是天下人都要遵从的."(世袭官爵,是不能由父亲任命的,皇帝规定世袭只能是长子继承.)所以让当哥哥的继承万户侯.又有一次,英庙(人名)在当太子的时候,拜访枢密院,按规矩是要新做很多装饰品,等拜访完毕了,工部想把这些装饰都拿下来还给宫里,但是枢密院的回答都是不行,王彦博当副枢密使的时候,第一个改变态度,回信说:“那些装饰品很难同宫里的其他装饰品风格相同,那些装饰品枢密院已经做了尊重并且严密的安排,其他的事情,由当地办事处把处理结果再回报上来。”于是就断绝了这件事的争执。又有一次,湖广两省听说蛮人和洞人(应该是广东和湖南2地的不同部落)互相征战残杀,于是申请(申请是翻译咨这个字)两省一起调派兵马征讨他们,王彦博回复他们说:“蛮夷相互征伐,是中原(当时的中国也就能理解为中原了。。。)的幸运,让地方的部队都稳固边防,不能擅自出动部队。”王彦博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的,姑且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讲述。

英庙是人名,礼上是拜访,估计是当时还是太子,来枢密使是进入高级别的行政机关,所以要叫礼上。新制铺陈是重新制作很多摆设装饰。后面那句翻译里有。

纯手工翻译,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6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当副枢密使时,有兄弟二人争着继承万户侯爵位,弟弟要依照父亲的遗命继承,哥哥不肯相让,20多年也没有解决纠纷。公(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只能在家里有效,君王的命令行之于天下。”就命令哥哥继承了爵位。
又有一次,英庙(人名)为东宫(太子)时,拜访枢密院,按照制度枢密院要新做很多铺陈用品。事完以后,工部要取回还给宫里,可是(枢密院)几次回文都不允许。(工部报告上来),公(王彦博)批复说:“照会所列铺陈物品不同于其余宫里的物品,(不要给宫里)本院(枢密院)除了已经按礼制安置以外,余下的由都事厅(办公厅)呈文报告处理结果。”就此断绝了这件事。
还有一次,湖广得知蛮人和洞人(均为不同部落)自相残杀,请示派部队征讨。公批示说:“蛮夷相互仇恨争斗,对我们是好事(便于统治),你们只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不得随便调动军队。”
公(王彦博)的行事风格大概就是这样,姑且认识其一二。
第3个回答  2010-06-26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是副枢日,有兄弟之间争夺万户(钱或官),父亲有让弟弟继承的意图,但是哥哥不肯让出,20多年都没有解决,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在家中可行,君王的命令在天下可行”于是就让哥哥让出,又为东宫枢密使,按例要新制铺陈,事情完结之后,工部想要取回还于宫中,但是回应的文书都是不准,王彦博是副枢首便回复文书说:“按照(规定)花费及其他官物,除了为礼仪安置外,其余的都要还回”于是就解决了此事,又有湖广省蛮夷自相残杀,守将要调兵征讨,他又说:“蛮夷自相残杀是中原的幸事,应该与属下加固守卫边防,不要擅自调兵征讨”他的事迹大概就是这些,只了解其中一二,他在泰定天历间是三老商议中书省事(官名)
东宫礼上,枢密使皆是官名
第4个回答  2010-06-26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当了副枢的时候,有兄弟二人争着承袭万户官爵的人,弟弟由父亲的遗嘱,兄长也不肯退让,二十多年不能解决。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在家中行使,君王的命令在天下施行。”于是命令这家的弟弟承袭它。又有英庙是东宫礼上枢密使按例都须新制或铺陈,事务结束工部想掉头回宫,回宫的文书都不被批准。公将副枢首回复这张文书说:“遵照皇上铺陈难同其余的官吴本院除了已经遵照命令安置以外,行下都已经试听回呈。”于是了结此事。又有湖广省咨蛮洞相互烧杀,合并调集兵马征服它,公回复说:“蛮夷相争,中国的幸运,手下的下属固守边防,不得妄动兵马军队。”公的所作所为大概如此,姑且认识其中一二。公身体健康生活安定,在天历年间成为三老商议中书省事。
。(不好意思,部分关键词没有回答出来啦。。。。见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