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编制?有没有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事业单位属于什么样的单位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编制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编制: 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⑴编制员额的规定;
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
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
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有了编制更有保障 是跟合同工对立的 有了编制 待遇 评优 提升空间都相对合同工要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31
虽然各省市的规定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但都是大同小异。所以给你山东省的参考一下吧!

山东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纳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围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节约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与分类管理。�

第五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体制。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统一负责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市、县(市、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机构编制部门)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日常工作,并接受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

第六条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职责任务;�

(二)有明确的举办主体;�

(三)有合法、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有必要的工作场所;�

(五)有资质要求的,应先取得相应资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设立事业单位,由其举办主体按照管理权限向机构编制部门提交立项申请。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性及发展规划;�

(二)机构名称、类型、职责任务、基本规模、经费来源、内设机构、岗位设置和编制数额、领导职位设置及职数。�

第八条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分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在事业单位设立时根据其性质、类型和职责任务确定,并可随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九条事业单位名称一般称院、校、所、台、站、馆、社、中心等,可冠地域名称或举办主体名称。�

第十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申请变更:�

(一)机构名称、类型、职责任务、举办主体、基本规模、经费来源等需要变化的;�

(二)合并或分设的。�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申请撤销:�

(一)依照法律、法规应当予以撤销的;�

(二)举办主体决定撤销的;�

(三)职责任务消失的;�

(四)性质改变的;�

(五)合并或分立的;�

(六)其他事由需要撤销的。�

第十二条变更、撤销事业单位,由其举办主体或拟变更、撤销单位向批准设立的机关提交变更、撤销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变更、撤销的理由和依据;�

(二)变更、撤销后职责任务的增减、转移、消失情况;�

(三)变更、撤销后资产处置及清算情况;�

(四)变更、撤销后人员安置意见。�

第十三条应当撤销的事业单位,逾期未申请的,由批准设立机关直接行文予以撤销。�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撤销后,应当及时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人员编制的核定、调整�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包括编制数额、人员结构比例、领导职位设置及职数等。人员编制依据编制标准核定;无编制标准的,根据发展规模、职责任务等,参照同类事业单位的同等情况核定;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可分期核定编制。�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是配备人员的依据,不得超编、超职数、超比例配备人员。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后,因职责任务变化需要调整的,由其举办主体或事业单位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交调整方案。调整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调整编制的理由和依据;�

(二)编制数额、岗位设置及人员结构。�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得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人员编制混合使用,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不得占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第四章审批权限与程序�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人员编制的核定、调整,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省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核定或调整,由其举办主体报省机构编制部门按有关程序审核或审批;�

(二)设区的市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核定或调整,由其举办主体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有关程序审核或审批;�

(三)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核定或调整,由其举办主体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有关程序审核或审批;�

(四)按照国家规定,需报上一级审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条设立事业单位、增加事业编制、调整结构布局等重要事项,由其举办主体于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申请立项。机构编制部门结合财政预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于下一年第一季度确定立项计划。未列入立项计划的,除法律法规和上级专门规定的外,不予受理。�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年度立项计划,需报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按审批权限予以审核或审批。�

第二十二条立项计划确定后,机构编制部门应当将列入立项计划或未列入立项计划事项及时通知举办主体。�第二十三条审核、审批事业机构编制,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新设立事业单位和机构编制重要调整事项应当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四条设立、变更、撤销事业单位或调整事业编制的批复内容应当包括:机构名称、类型、职责任务、举办主体、基本规模、经费来源、内部机构、编制数额、人员结构比例、领导职位设置及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第五章监 督 管 理�

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专题报批制度,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干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

第二十六条政府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能和服务水平。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统计和年度考核工作,对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进行年度检验评估。检验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其机构编制和经费来源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机构编制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或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员和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申报事业机构编制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擅自调整经批准设立的内部机构的;�

(三)擅自变更职责范围的;�

(四)擅自变更机构名称或增挂牌子的;�

(五)超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

(六)擅自拨付超编人员经费、挤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经费、转移事业单位职责任务的;

(七)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

(八)应当撤销的事业单位,逾期不申请的;�

(九)违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对下级机构编制部门不按规定设立、变更、撤销事业单位机构及调整人员编制的,可宣布其决定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重新办理。�

第二十九条从事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违反工作纪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由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莱芜市人事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护士编制是什么编制,有什么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