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定语后置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 高中语文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型的有哪几句

“定语后置”的常见格式有三种: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①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 察今》)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知道这个消息的太子及宾客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寻找可以出使到秦国的人。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能跑千里的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铿然有声的石头。

3.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居高高的庙堂。

2.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有哪些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如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文言文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 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3. 高中语文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型的有哪几句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今战士死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可有吹洞箫者 《李凭箜篌引》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2)、中心词+之+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可以推而广之 有问题可以找我 希望帮忙。

4. 古文中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