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访礼仪包括几个部分

古代拜访礼仪包括几个部分

古人见面礼仪

  1、“三叩九拜”中的“九拜”是拜九次??

  “三叩九拜”是古代的大礼,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连续的拜九次,而实际上,九拜是古代行礼时的九种拜礼方式。

  这九种拜礼方式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下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是两手拱起,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以上三种拜礼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首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2、拱手礼,双手如何相抱?

  拱手时,一定是用左手扶抱右手,因为在古代,作揖礼有左手握右手为“吉拜”,相反则为“凶拜”的说法。这可能与古人的认识有关,他们习惯于用右手攻击他人,而左手抱住右手则为行礼者向对方的友好 表示。

  但是现在好像又有一种说法是,男士拱手左手在上,女士反之。。

  3、拜与揖的有何不同?

  古人行礼与起居方式有关。一直到宋代前,正规场合都多用正坐,就是跽坐。拜礼是源于正坐方式的礼仪,从今天的跪拜礼可以看出先民席地而居的起居习惯。

  故此,礼仪按照跪坐与站立分为两大类,拜与揖。

  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跪,拜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揖”是拱手礼,在古代它是不必跪的。《史记·高祖本纪》:“郦生不拜,长揖。”

  由此说明,拜和揖是有显著区别的,拜比揖的礼节为重。

  见面礼仪用语

  您、请、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

  初次见面说“久仰”;久未联系说“久违”;

  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到来说“光临”;

  看望别人说“拜访”;欢迎购物说“光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1
拜访礼仪包括的部分
第一,要有约在先。这是做客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约而去,常会打乱别人的日程安排,还可能“游园不值”,“英雄白跑路”。
第二,要登门有礼。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先告知:就是快要到达主人家里时,先告诉一声,此举有两个作用,一是向主人确认一下,有时预约时间较早怕人家忘记了;二是人家好有个准备,比如停止手上活儿,婉转地告诉当时在场的不方便留下的客人等。
(2)准时抵达:准时到达即指不要迟到,也不要早到。如果因故早到时间较多,宜在门外等一等,或事先跟对方说一声。因为没准主人那里还有另外一批客人,或正在收拾餐具等,如果你提前贸然闯进,是不礼貌的。
(3)问候致意:就是要问候拜访对象,对方家人及在场的其他客人。
(4)存放自身物品:自己带的包,需要脱下的外套等,都要按主人指定的地方放好。
第三,要为客有方。要做到为客有方,就应做到“四个限定”:
(1)要限定交谈的内容:也就是限定交谈的范围,一是为了控制时间;二是要注意回避一些话题。当然,为了适当调节气氛,说点轻松愉快的、时尚流行的话题还是可以的。
(2)要限定交际的范围。拜访他人时,你的交际对象就是你的拜访对象,亦即你的交际范围。对拜访对象的其他家人或主人家的其他客人,适当打打招呼、问候两句就行了。
(3)要限定交际的空间。一般活动范围以客厅为主,未经主人许可,不能随意乱去它处,即便上卫生间,也要问主人一声,然后再去人家指定的厕所。
(4)要限定交际的时间。事先说好了双方要谈多长时间,就要遵守约定,要及时撤退,一般拜访的时间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间为佳。
第四、妥当告辞。告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适时告退。
(2)要向在场的所有人道别。
(3)要说走就走。
(4)要回报平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