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真的是陋习吗?

如题所述

彩礼的“彩”字,也就是讨彩的意思,表示一种吉祥安康。

而且,在上古时期,送彩礼也不是只有男方向女方送,女方也得向男方送,基本上是一种比较平等的方式。

不过,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妇女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了,因此“彩礼”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

妇女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变得越来越低,是一件让人十分不理解的事情。

本来,妇女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母系氏族社会,还居于统治地位。后来,由于男子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男子渐渐处于主动地位,人类也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女子的地位,就再也没有提高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子都处于男子的从属地位,她们甚至处在和奴隶、牲口一样的地位,可以被男子任意买卖转让。两个敌对阵营发动战争,打败的一方,他们的女人,无论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一律都会作为战利品,归入战胜的一方,充当战胜一方的女奴。在这里,女人的遭遇,和战马等牲畜被战胜一方所拥有,没有任何区别。

(古代被充作战利品的女人)

可以说,在阶级社会里,女人的地位,就从来没有高起来过。女人也没有过要试图反叛男子,走上统治地位的想法。

虽然说,历史上曾出过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但是武则天也就是当皇帝。她在当皇帝的时候,用的还是男人的那一套,还是一种男权思想。她并没有进行“性别革命”,并没有因为她是女人,她当了皇帝,就把天下女人的地位给予提高。

所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就算是武则天那样的女人,也对女人从属地位很认命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反抗。

然而,女人从来没想过要反抗,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压榨,却越来越厉害。

首先是从思想上给予压榨。这就是有名的“三从四德”。通过“三从四德”,让女人认命,认识到自己低人一等,从而限制她们的反抗位。其次就是从肉体上对女人进行压榨,比如“行不动裙、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等。接着还对女人实施“禁足令”,对女人进行缠足,而且越缠越厉害,对女人的身心给予了极大的摧残。

由于古代对女人进行了严酷的打击,让女人处于从属地位,把女人当牲口一样,可以进行买卖。这样,彩礼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最早那种表示庄重,表示生育顺利,表示让后代延续不断这样的意思,而变成了一种买卖的行动。

(缠足的妇人)

也就是说,彩礼变成了买卖女人的一种价格。如果彩礼给得越多,就表示所出的价格越高,那么,女人就显得越“贵重”。尽管女人没有任何地位,但是因为买的时候,男方出了高价。因此到婆家以后,地位也“变高”了。

这种意识和说法,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的认识,也是女方父母的认识。当男方提亲,女方在向男方索取彩礼的时候,总是会说一句,我养个女儿容易吗?你给那么一点彩礼,我就把女儿嫁给你了?看看,女方父母把自己女儿当成物品一样,他们竟然浑然不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9

要彩礼并非陋习,高价索要或者骗取彩礼等一系列行为才是陋习。

首先,结婚并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彩礼是结婚认证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男方彩礼,女方嫁妆,是自古以来婚姻必须的礼节,现代婚姻摒弃了古代婚姻礼制的许多项目,又引进了西方婚姻制度的一些形式,但是嫁妆和彩礼一直存在。彩礼与嫁妆实质上就是婚姻家庭双方的财物契约,通过贵重的财物交换达到两家结为一体的契约。不要小看这种财物契约,它代表着两家的精神关系的实物维系,比如有的人索要所给予多少嫁妆或者彩礼,就说明他有多在乎这个财物契约。

其次,彩礼和嫁妆代表了父母家庭对子女尤其是女方的在乎程度,与面子和情分都有挂钩。婚姻一般讲究门当户对,一般来说,女方家长会根据彩礼多少来进行嫁妆陪嫁,一方面通过彩礼数目提高自己女儿的身价,一方面通过嫁妆不使自己的在男方家庭中跌份。其实一些高价索要彩礼的父母只占少数,大部分家庭还是为了女儿本身着想。反面来说,如果一个女儿在男方家庭中与其产生矛盾要离开,男方家庭会将其挽留,因为是“花钱娶回来的媳妇”,由此,也无形中为女方立了一个后盾。

彩礼是男方求娶女方的条件,而一般来说女方在家庭中属于操劳的一方,也承担着男方延续家族血脉的责任,所以理所应当需要照顾女方。妻子在一个家庭当中的责任与能力是最强大的,从琐碎事务到大事无不需要尽心尽力。一个女孩从原生家庭中的无忧无虑到婚姻家庭的无数操持的妻子,甚至再到一同操劳三个家庭的母亲,一生所要经历的艰辛不可估量。因此,彩礼的存在是合理的。

第2个回答  2021-11-29

我不认为女人要彩礼是陋习。
因为很多地方有陪嫁这回事。彩礼和陪嫁,算是双方父母对这对新人的祝福。

因为在我的家乡,女人出嫁婆家都是需要给彩礼的,这些彩礼并不是给娘家的,而是给这个姑娘的。这个姑娘的父母收了彩礼,想要给姑娘多陪嫁的,会再添点钱给陪嫁。不想给陪嫁的,就会让女儿把彩礼带回婆家。

但是我并不支持女方不顾男方家里的情况,盲目跟风要高额的彩礼。
因为婚姻不是交易,当我们过重地关注彩礼这件事的时候,很多情感方面的问题都会被忽视。而婚姻的基础就是情感,没有爱情存在,只谈金钱的婚姻,从头到尾都是交易,很难幸福,也很难维持。


下面是我关于彩礼这件事,问了三对有结婚意向的情侣。当我们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许彩礼这件事,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男28岁,来自农村,认为彩礼是陋习。

“两个人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彩礼呢?我身边很多同事都不要彩礼的,两个人感情好就行。

我觉得要是她家要很高的彩礼,我不会给。我们家就是农村的,父母也都是农民,我只能靠我自己,我真给不起。我也不想父母去借,有什么意思吗?我父母借了,他们也没能力还,到最后还是需要我们还。

我们结了婚是夫妻,她拿着彩礼不帮我还,我心里也很难接受。最好就别要。我们都对彼此真诚一点,我图她的人,她也图我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就行。”

他女朋友,27岁,来自农村,不认为彩礼是陋习。

“我不会给他家要很多彩礼。但是也不会一分也不要,毕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我能接受不要彩礼,我父母也不会同意,我要考虑他们的想法的。

要是我们结婚的话,我会要个几万意思一下。一定是在他能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他能承受也不想给,就不是彩礼的问题,就是他对我感情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1-11-29

彩礼真的是一种陋习。其实彩礼本是一种传统民俗,现在所说的彩礼包括聘礼和聘金,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天价彩礼问题已成为当前乡村社会陋习之一。

目前普遍流传的彩礼标准中,房子、车子、票子新“三大件”成为标配,“一动两不动”指的是一辆汽车和城、村两套住房的聘礼,“万紫千红一片绿”指的是一般不低于10多万的聘金,再加上家具和婚礼费用,少则三五十万、多则近百万元的结婚开支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压力较大。



事实上这种陋习不仅侵蚀社会风气、颠覆公序良俗,而且导致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加剧了农村家庭养老风险,影响脱贫攻坚和乡 村振 兴的有机衔接,危及乡 村发展和社 会稳定,确实应该取消。

此外,农村传统思想观念落后,婚嫁极度攀比从众。千百年来农村地区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虚荣等落后思想观念难以彻底根除,加上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逐利欲望,造成攀比从众的彩礼婚嫁之风经久不息。

第4个回答  2021-11-29

彩礼真的是陋习吗?

我不怎么看。彩礼根本不属于陋习。只有高价彩礼才是陋习。

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是一种民俗。自古以来的婚俗就是男方下聘女方纳采。男方下聘的礼金就俗称彩礼。

这个习俗是由周朝六礼中的纳征演变而来,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彩礼在演变的过程中名称虽多有变化,但是其作为婚姻信用的标志物性质始终没有改变。

古人下聘送彩礼是向女方家族订婚的请求,并且希望女方家族能够同意的一种表示。如果女方家族同意,则会接受男方家族送来的彩礼,那么婚约就成立了。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订婚礼仪。

自古就有的习俗,怎么能说是陋习呢?

中国传统的彩礼其实是具有资助和财产转移的功能,在古礼中彩礼和嫁妆是同时存在的。彩礼在男方家族支付给女方家族后,女方家族通常会以嫁妆的形式带回男方家中,但这是属于女方的私有财产,是属于小家庭所有。

其实后来彩礼性质慢慢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彩礼有去无回的现象,女方家族索要高额的彩礼,但是在出嫁的时候又陪送很少的嫁妆,甚至是没有嫁妆。这才是造成现在高价彩礼这种陋习存在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