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定义和例子各一个。

我感觉文言文要多读些才有感觉。 (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①秦师遂东。 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动词的活用 ⒈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⒊ 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①死国可乎。 简析“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大行不顾细谨。 简析“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简析“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简析“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 ⑶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稍出近之。 简析“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 ⑷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简析 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短”后跟了介词结构“ 于顷襄王”应作动词。 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简析“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 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简析“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2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5.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刿论战》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
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
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感到热、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数词的活用】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  《史记·秦本纪》
第2个回答  2018-03-30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5,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