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类的婚姻制度发展史,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婚姻制度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其历程对理解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婚姻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1. 原始群婚制:**
最初,人类生活在以几十人为单位的原始群中,这个时期的婚姻形态更接近于群婚或杂婚。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动物状态,实现显著进步,人类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弥补个体自卫的不足。《列子》和《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提到的“男女杂游,不聘不媒”以及“知母不知父”的情况,反映了当时交配的混乱状态。
**2. 族内婚到同辈婚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意识到血缘过于亲近的婚配会导致后代健康和智力问题。因此,人们逐渐禁止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转向了同辈之间的群婚。这标志着从群婚到同辈婚的一大进步,不仅促进了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展,也萌发了人类伦理观念的雏形。
**3. 母系氏族的族外婚:**
进一步地,人类开始实行族外婚,即一个氏族的兄弟与另一个氏族姊妹之间的婚配。最初,这种婚配是通过野合的方式进行的,即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集会交配,之后各自返回。周礼中提到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反映了族外群婚的习俗。这种婚配方式主要是为了氏族的繁衍,并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一直保留至近代,如苗族的“跳月”等节日活动。
总结来说,早期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从原始的群婚到同辈婚,再到族外婚,每一步都是人类社会伦理和文明进步的体现。这些转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后代健康和族群的持续发展,也逐步形成了更加规范和文明的婚姻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