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马迁编《史记》,班固编《汉书》得到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从司马迁编《史记》,班固编《汉书》得到的启示:

能够编撰这么巨大的史书必须具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即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要有自己的主观的见解,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事


    延伸

《史记》与《汉书》

《史记》与《汉书》都是我国经典的历史学巨作,同属“二十四史”,两者都是史传散文,作者都是汉代史学家,体裁均为纪传体。

《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汉书》的许多许多“纪”、“传”大都采用《史记》原文。班固不仅在体例编撰上注意师法《史记》,而且在思想上也一定程度上地继承了司马迁的求实精神,比较尊重客观历史事实,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倾向。和司马迁一样,班固在《汉书》中也对一些爱国英雄加以赞颂;其次,班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批判精神,对西汉王朝后期的政治黑暗,帝王的荒淫、昏庸,佞幸、外戚的横行霸道都有所批判。和《史记》一样,《汉书》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史记》首创纪传体,这种体裁以帝王为中心记载历史,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有利于君主独尊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同时各种题材相互配合,又丰富了书的内容,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此外,两书作者都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文采斐然,使得两部史学著作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0
班固《汉书》与司马迁《史记》异同

《史记》与《汉书》都是我国经典的历史学巨作,同属“二
十四史”
,两者都是史传散文,作者都是汉代史学家,体裁均为
纪传体。
《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
,只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
,并入“列传”

《汉书》的许多许多“纪”

“传”
大都采用
《史记》
原文。
班固不仅在体例编撰上注意师法
《史记》

而且在思想上也一定程度上地继承了司马迁的求实精神,
比较尊
重客观历史事实,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倾向。和司马迁一样,班
固在《汉书》中也对一些爱国英雄加以赞颂;其次,班固进一步
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批判精神,对西汉王朝后期的政治黑暗,
帝王的荒淫、昏庸,佞幸、外戚的横行霸道都有所批判。和《史
记》一样,
《汉书》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对后世的影响
都是很大的。
《史记》首创纪传体,这种体裁以帝王为中心记载
历史,
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有利于君主独尊地
位的巩固与加强,同时各种题材相互配合,又丰富了书的内容,
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此外,两书作者都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文
采斐然,使得两部史学著作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同创于汉代的两部纪传体鸿篇巨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首
先,体例方面,
《汉书》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
如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从二书体例
比较我们不难发现:
体例的差别根本在于二人背后治史理念的差

异:
《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目的是为了探究历史发
展规律,重通变思想、重历史现实、重社会各阶层、重表现历史
发展之脉络。
《汉书》重刘氏正统,用断代史、重上层社会、重
正统、重体例之严谨。

从史学思想上的比较来看,司马迁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
述史体例,
本身就体现了他重视人为作用的思想,
“安危在出令,
存亡在所任”
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
而他也尝试对历史变化规
律进行探讨,
认为统治者应该顺应民众求利的自然之势来制定政
策和组织经济活动。
《汉书》也重视民生经济,但它唯心思想教
浓,且极力维护封建教条和封建伦理,与《史记》在一定程度上
能为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发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能体现
《史记》

《汉书》思想差异的,是《货殖》

《游侠》二传。同样论述仁义
道德的产生,
《史记》

《汉书》都征引《管子》
,司马迁强调经济
所起的决定作用,
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相吻合。而班固则是所谓的“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
,则
是迂腐的道德说教。

从文章风格的差异看来,二者的为文取材不同,
《史记》是
雅俗并收,而《汉书》则偏重于尔雅之文。司马贞在《史记索隐
后序》中曰:
“夫太史公纪事”

“或旁收异闻以成其说”

“或得
之于名山坏宅”
,或取之于旧俗风谣。比如,
《淮南衡山列传》引
民歌: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
容。

《佞幸列传》引谚语: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第3个回答  2016-01-28
不求认同答案,也想不出综合两个人有什么启示。两个人出生的时候在位的皇帝都算强势。不同的地方就是遭遇不同,所以《史记》中的个人观点虽然说不明显,其中的人物却有了小说的特色,也就是说有了司马迁的个人情绪(当然这是我自己私下认为)。而班固的待遇好一点,虽然官不大,但写的更加客观严密一点吧。也就是说即使作者想着客观的描述历史,也难免的会带上自己的见解,即使孔子也会有一字的褒贬。人就是如此啊……很难纯粹的
当然从现在来看,或许对二人的观点会有不同的见解,而感触的是写作时的情绪影响
第4个回答  2016-01-20
得到以下启事:
1、历史还会重演。
2、学习历史,能够预知未来。
3、学到很多历史文化,史书是记载历史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下去的载体。一个国度的整体文化修养高不高,关键在于看他的历史文化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