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的基本介绍

如题所述

殷商时期秭归为“归”国所在地,“归”,郭沫若认为“当即蜀鄂交界之处夔国”,“其故地在今湖北的秭归县”。西周时期,周成王封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为夔子国。今香溪有古夔国城遗址。丹阳,是楚国最早的郢都,是屈原祖先的聚居地。从古至今,在香溪河聚居着庞大的熊氏、屈氏家族。时至今日,熊屈两姓还有近万人伴随居住于两岸。这两姓的起源与楚国的历史是有紧密关系的。香溪岸边万古寺村现仍保留有清代维修过的屈氏宗祠。保留古墓一座,铭文记载系屈原后裔。传承民国《屈氏家谱》一部 。
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
秭归还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屈原祠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性格作过深刻的描写。今天,秭归已成为中国七大柑桔生产基础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 “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
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 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屈原诞生在山清水秀的乐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留下的《离骚》、 《九章》、 《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陈运和诗称“《九章》曲调源于楚天辽阔 《九歌》节奏来自泛黄史册”。县名由来: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今“秭归”。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