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一些小故事。

如题所述

1、达芬奇画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

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2、泽征尔的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级的大赛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的他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于是他叫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很快他发觉还是不对。

他认为一定是乐谱有问题,于是就问在场的评委,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遭到权威人士“否决”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发现乐谱错误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3、王羲之练字

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4、齐白石学艺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5、毕加索     

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毕加索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他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     就连老师也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毕加索的母亲听了觉得无脸见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只有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既有天赋的。他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带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

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

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1、达·芬奇从小喜欢大自然,他经常去画山、画水、画花草,忘记了回家。有一天,他找了一块木板,在上面画了许多动物,有蛇、蝙蝠、蚂蚱……爸爸看到他有绘画才能,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大画家那里拜师。老师让学生画鸡蛋,开头达·芬奇还挺感兴趣。

第二天,老师还是教画鸡蛋。第三天,老师还是教画鸡蛋。达·芬奇不耐烦了,扔掉笔不想画了。老师让他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鸡蛋,看到的鸡蛋果然不一样。达·芬奇用心地画画,画了好多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鸡蛋。

渐渐地,达·芬奇的画越画越好,超过了老师,老师高兴地笑了。后来,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了全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名画。

2、宫津大辅是日本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1994年至今,他用打工的钱收藏了超过300件当代艺术作品,作品横跨录像、绘画、装置、行为、观念艺术等丰富类型,1999年他与多个艺术家共同建造自己的“梦想之屋”。

曾撰写出版《如何买现代艺术》以及《用零用钱收藏当代艺术》两本著作,而他的藏品曾在多个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

他的眼光非常独到,“我收藏的原则很简单,就是喜欢和不喜欢而已。很多人会去考虑这个艺术家是否很出名,有没有做过双年展,或是有没有被大画廊代理。而忽略了考虑自己喜欢的感情,但喜欢这种感情就是最简单的收藏冲动因素。” 

宫津大辅认为,收藏当代艺术作品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与艺术家做直接的交流,这是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深沉意义的捷径。如果艺术家已去世,即使你是他们的狂热爱好者,你也不可能和他交流了。

宫津大辅亦表示:“拥有好的收藏不是富人的权利,我是普通的上班族,我要告诉大家如何用有限的钱买更多的藏品。”宫津大辅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始于安迪·沃霍尔。他第一次看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时,刚跨入青年行列,在此前他只熟悉日本的传统艺术。

日本传统艺术的主题通常都是美丽的女人,花或者是风景,它们都雅致非凡。但突然间看到了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电椅的图像。令他非常震撼。“它们与我所熟知的艺术大相径庭。”

3、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聪慧的小女孩,十分投缘,便站在街头天南地北的和她聊了很久,临分别时,肖伯纳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肖伯纳聊了很久。”

小女孩看了他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 小姑娘眼里没有尊卑贵贱之别,让人忍俊不禁。

4、齐白石每一天都要作画。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样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日生日,客人多,没作画,这天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5、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明白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明白,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务必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十分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第2个回答  2010-12-14
1,达芬奇画鸡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2,怀素练字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3,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4,贝多芬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故事1:临池学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据说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在衣服上比划着练字,时间久了连衣服都被划破了。相传王羲之每次写完字就到门前的池塘去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也变黑了。“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成为王羲之苦练书法的写照。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人赞美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故事2:王羲之卖扇
  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推崇,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书法的轶闻趣事。有一次,王羲之看到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竹扇在叫卖,但因为扇子很简陋,没什么人买,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很同情那老婆婆,就对她说:“你这竹扇上没有字画,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见他这样热心,就把扇子交给他写。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觉得他写得很潦草,担心更卖不出去。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人们听说是王羲之的字,都抢着卖,一篮扇子很快就卖完了。

  故事3: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特别喜欢鹅,只要听说什么地方有好鹅,他都会兴致勃勃地去看,或干脆买回来玩赏。

  传说,有一个道士,一直想请王羲之写一本《道德经》。他听说王羲之最喜欢白鹅,喜欢白鹅高洁的性格、昂首的姿势、洪亮的叫声,就特地养了一群白鹅。

  一天,王羲之路过道士家,只见门前清清的池水上,游著一群白鹅,张开了翅膀,拍打著水花,高昂著头,大声叫著,朝前游去。王羲之被这景像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他要求道士把这群鹅卖给他。首士笑著说:"既然您这样喜爱,我就把这群鹅全部送给您。但是有一个要求,想请您替我抄写一部《道德经》。"

  王羲之二话没说,当场替道士抄写了这本经。道士非常高兴,立即把这群鹅装进笼子送给王羲之表示感谢。现在绍兴城外的兰亭公园里,有一个鹅池,池边树著一块石碑,碑上"鹅池"两字,据说"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写的。

  故事4:小泽征尔的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级的大赛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的他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于是他叫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很快他发觉还是不对:他认为一定是乐谱有问题,于是就问在场的评委,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遭到权威人士“否决”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发现乐谱错误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故事5:雕凿人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理石雕刻,名为“大卫”,现在存放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每当朋友问起米开郎其罗是如何雕凿出栩栩如生的“大卫”像的秘诀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大卫本来就在这块大理石之内,我只是将不属于大卫的石块凿掉罢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功并非要改头换面,脱胎换骨,而只要将自己美好的“本来面目,呈现人前”。成功就是恰如其份的展现自己的优点。

  故事6: 留意小节
  有一天,米开朗基罗刚完成了一件作品,正在凝望作品沉思之际,一位朋友到访,问他正在想甚么。他答道:“我在构思,把雕像这部分修改一下,把那部分稍加打磨,把这部分弄得柔和一些,使肌肉的线条突出一点……”
  朋友不耐烦地说:“这些都是小节而已!”
  米开朗基罗很认真地回应说:“也许你可以这样说,但请你记着,将所有小节加起来,就是完美,而完美绝不是小节!”
  之所以注重小节,才如此多的完美作品可以在米开朗基罗的手下诞生。众观我们自己,如果平时就开始规划自己,从点点滴滴的小节做起,那么你只需要随时保持着微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握机会,充满自信,迎接挑战!相信成功会属于你的,因为你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坚实的第一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14
1,达芬奇画鸡蛋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说:“请你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能做到吗?”说完就走了。达芬奇想: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这又有何难呢?达芬奇从这边看,那边看,鸡蛋还是鸡蛋,但他怎么也画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于是,他去问老师,首先,老师表扬了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鸡蛋,其实他是千万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鸡蛋。达芬奇记住了这句话,不仅用手去画,而且用心灵去画,几十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大画家。

2,怀素练字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3,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4,贝多芬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