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很努力,成绩总是上不去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其实很多家长都在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容易出错,特别是考试时简单的题目最容易出错,复杂的题目又往往能做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编列举几种典型现象

现象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孩子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现象二: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小编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现象三: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孩子的学习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从生活中,而不仅是学习上,进行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读书、下棋、学习乐器等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有各种理论和指导)。

2.分析力的训练方法是“随口问”,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种信息的人太多了。这种状况有人归咎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鼓励思考,我觉得这种“都是体制,别人的错”的态度倒真是教育问题。)

3.执行力的培养在于执行。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会”,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诗词的背诵,一定要落到默写。阅读题,要讲得出来龙去脉。数学题,一定要落实到步骤。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练的功夫,也是真功夫。

总结判断: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熟练度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不清,导致做错”——那再问问,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第2个回答  2016-12-04
  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要讲求效率,否则既浪费时间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低感到不明白,每天都看见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前学习,可为什么每天的作业也完不成,考试成绩也不能提高呢?原因就在于孩子效率太低,表面上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可实际却有很大部分时间里面没有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

  首先要仔细研究一下什么叫学习效率。目前还没有看到明确的定义。关于效率方面的定义一般都是 单位工作时间里面完成的工作量。换句话说,那些希望提高学习效率的人实际上隐含了工作时间是不能无限延长的认识,就学习而言,也就是承认了当前的学习时间肯定是不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意思。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一:预习

  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要求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在这五个环节上做好文章,预习弄清难点,听课领会关键,复习扫除疑点,作业全面巩固,小结形成系统。要求孩子做到“先复习后作业,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

  现在问题出来了, 本来时间就不够了,做作业都不够了,还要预习, 每天有4-5门功课,一门功课预习10分钟,那就是要多增加一个小时了,这个时间从哪里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预习一门功课的效果怎么样?但是预习的要求是弄清难点.老师讲课的时候,难点只是占用一部分时间而已.这样的预习就等于说,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大部分时间只是重复记忆,少部分时间才是研究难点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听人家讲自己已经会的知识,只会犯困而已.所以预习,找重点,在课堂上听讲,不但不是提高效率,相反,却是在浪费时间.什么人在预习当中捞到了好处? 是老师! 老师让学生预习,实际上变相增加了自己那门功课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会好了,老师的教学效率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降低的.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二:做作业要集中精力

  老师会告诉家长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要督促孩子讲究学习的速度,特别是做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决不要东张西望,拖拖拉拉。

  这个话听起来很对很美,但却只是一个有害的梦想而已。大家想想看,一个学生从7点多,做到11点,一个晚上要做4个小时的作业。一周要学习6-7天。 这四个小时的时间要始终集中精力,什么人能做的到?肯定有人能做的到,这样的人将来会是做学问的料,但是这样的人个学生里面也找不出1-2了。绝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绝大部分家长也作不到连续4个小时做学问的。

  在职场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生产线上的工人一般都要求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中间休息一下。再作两个小时。而工程师是没有这个限制的,可以随时离开岗位,出去抽根烟,泡杯茶。可以和别人闲聊几句。为什么最重视效率的老板们这样管理人?因为生产线上的工人是按固定程序在做工作的,习惯性动作。不怎么动脑子。而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脑力活,脑力活是不能持续高度集中的。必须工作和休息搭配,紧张和松弛搭配,才有效率。象华为等还会有封闭这个概念。就是在关键时间段, 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吃喝拉撒都在办公室,集中所有的精力搞出一个项目来。这样效率很高,也只能偶尔使用。前段时间,一个华为工程师,因此而过劳死,引起社会震动,也受到大家的谴责。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有学问中年人,大部分都有都有头痛病,神经衰弱。再看看学生的老师,那些好老师,有几个是身体健康的?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教育,让这些人持续,大量的用脑过度造成的。社会上过劳死,亚健康比比皆是。

  所以说,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学生持续集中精力去学习,不但不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子女的将来蒙上疾病的阴影。

  常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误区之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这个做法是很对的,但却与提高学习效率无关,因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是增多学习的时间,而不是提高单位学习时间里面的学习量。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
  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体现就是考试分数高,我们进行过统计语文数学英语的考点大概在-左右。物理的考点在个左右,化学的考点在个左右。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必做作业可以掌握70% 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上学,没有额外作作业,没有额外的学生,它的成绩平均分在70分左右。如果想继续提高分数,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很可惜现在的教学体制就是增大作业量,参加很多补习班,通过海量的练习来提高成绩。换句话说,是增加学习时间来完成。其代价就是学生疲于奔命,成绩虽然好了,但是其他方面的素质却没有时间培养。综合素质变差。

  问题其实很简单,既然学生很多考点掌握不了,那么帮着找出来,解决掉,不就完了?

  第一是如何找出子女学习的疑难薄弱点

  这个工作做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工作量比较大,很辛苦,家长可以帮上忙。
  这些疑难薄弱就存在于作业和考卷中,那些做错的题目,就是子女的薄弱点。现在很多家长帮助子女整理作业考卷,装订起来,把那些错误的题目标记出来,或者抄出来,隔一段时间就重新作一次。然后再整理出不合的题目。那些比较认真细致的学生自己也 会这么做。

  第二是怎么解决?

  这个工作做起来难,家长有很多认识误区。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子女会做的题目老是出错,或者说,子女太不小心细心。其实这是误解了。这些薄弱环节就是学生难以克服的。不是轻易解决的,很多情况下,就是处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今天对了,明天可能又错了。本质上就是没有掌握。

  我们常常看到电视上,讲运动员练习一个动作,要成百次,上千次训练,才能把动作练完美。我们也知道,一个人无论智商如何,都会随时随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来。其中的原因就是熟能生巧。根据统计,一个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要重复50遍以上,才能最终 掌握。所以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重点花大力气的。

  学习的本质是记忆,现在可以利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帮助训练提高学生自身记忆能力,从而大大增强学习效率,比如有专业的训练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的软件。专家研究表明,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每分钟约-字,而经专业训练后即可快速提高到每分钟至字,甚至可达上万字的国际段位水平。在相同时间里记忆的绝对量会增加几倍到十几倍,学习效率当然大大提高了。可见,人的记忆潜能是极大的,当然,这样的特殊能力的训练也要花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另外,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找校外老师补习,这也很有必要。但要注意几点:

  (1)最好请退休老师,而不是在岗老师。在岗老师往往工作繁忙,如果又是学生的上课老师,则短期行为比较大。相反退休老师时间多,又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多。补习强调的是慢工出细活。

  (2)找那些退休老师学生少的老师。好老师补习的学生自然多。有些补习老师的学生一大屋。像个班级了。这样效果就非常差。因为我们说了,找老师补习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是需要花很大力气和很大技巧的。一大堆学生,各有各的不同。老师就照顾 不过来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自行调高补课的学费,要求老师减少数量,一个老师2-3名学生最佳。

  (3)老师要化。只有时间长了,老师才能对学生知根知底,才能有的放矢。另外,解决疑难杂症不仅是一个教学能力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心理暗示技巧等等。一对配合默契,相处和谐的师生,效率自然不用说。

  (4)家长要和老师充分沟通。有知识有学问的家长要起到统筹全局的能力。如上所述,找出学生的学习难题首先是家长的责任。把这个信息和老师充分沟通,也是监督老师的一种方法。同样的,老师也因此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来做好查找学生疑难问题,那也要经常和学生的在校老师,倾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和老师沟通。要能够经常性地倾听。

  千万注意,和老师谈话,一定要多听,少说。有些家长自己说个没有完,自己说痛快了,没有什么用处。相反,让老师滔滔不绝以后,老师会生出一些新想法,新窍门。对学生最有利。

  到此,我们就得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整体方案来了:

  一个宽松,和谐相处的家庭学习氛围
  一套挑战能力的训练软件(见参考资料,免费下载试用)
  一个高质量的老师
  一个默默用功,统筹全局而又不张扬的家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4
成绩却上不去是有原因的。
首先,只知道拼命的学习,却从来不注意学习效率和方法。比如,讲题目时,会认真的写过程和分析解题思路,别的同学都在听讲分析思路时,乐乐在忙忙地抄笔记。等把解题思路讲完了,乐乐也写完了。然而,光把正确的过程和答案写下来,最精髓的东西却没有想透彻想明白,有何用呢?
其次,当别的同学在休息娱乐的时候,乐乐还在学习。更多的时候,她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也不是在复习上课讲过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在弄明白我上课曾讲过的题目。也就是说上课该弄明白的题目乐乐没有弄明白,而是占用其它的时间来弄明白。这样造成的假象就是乐乐拼命学习,但是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成绩自然上不去。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乐乐的书上和笔记本上全是满满的笔记。可是我发现她从未看过,更多的是写完就放在那儿了,或者更准确的说并不是她不想看,而是根本没时间看,或者看不明白。所以那么多的笔记相当于白写。所以,这么“努力”的乐乐,只是表面看上去努力而已,实际很多都是无用功,成绩自然提不高。
很多同学都是乐乐这样的状态,每天学学学,抓住每分每秒拼命地学习,不注重方法和效率,都是在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无用功。
第4个回答  2020-09-25

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用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