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孩子的成绩却总上不去,问题出在哪里?

如题所述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每天都很努力,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但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学习,成绩却总提不上去。

有些家长安慰自己,“我的孩子能力就是如此,只要他努力就好”,也有家长会说“结果不重要”。但孩子那么努力却看不到成绩真的不重要吗?也许我们能安慰自己不重要,但对那些努力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他想要的。


身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孩子找出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问题所在。儿童研究员发现,很多孩子早出晚归,周末也不休息奔波在各种辅导班,晚上不玩手机,也不打游戏,一直看书到深夜,成绩却并不理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部分孩子的勤奋其实是“伪勤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做样子”。

孩子们为什么会习惯“做样子”?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都很高,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语数外的作业、课外辅导班都要占据孩子大量课余时间。家长布置任务时,更是常常会以时间为标准。比如,今天要先写数学作业一个小时,再弹琴一个小时,再背课文半小时。类似这种安排会让孩子们误以为:只要在时间维度达到父母的标准就可以了。


所以很多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写写,但孩子的们的作业真的有那么多吗?还真未必,观察人员发现那些经常熬夜到很晚的孩子,在写作业期间非常容易走神,要么坐着发会儿呆,要么抠抠橡皮,要么干脆坐那一动不动,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消磨时间。

据调查,中国有一半的孩子都在假努力,这个数据很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深思,低质量的勤奋其实是在掩盖真正的懒惰。

那怎么判断孩子在“假努力”“伪勤奋”呢?第一,以刷题为目标而做题


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我今天做了几套试卷,做了多少道题”。在他们的思维里谁题做得最多,完成的最快就是学得最好。但我们家长都知道,多不一定意味着好,刷题的速度和数量绝对比不上做题的质量。

很多孩子盲目的刷题,机械的写,从来不去思考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单纯的以为做完一道题就理解了该题背后的知识点,这种错误的思想,其实是一种内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反思,有没有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有没有无形中给孩子在传递,一种做题越快越多就是越好的错误思想。

第二,孩子做题没有针对性


很多孩子学完知识点后,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也有些孩子眼高手低,挑难的题做选择填空题就放在那空着,考试时就很容易在这些题上载跟头。

第三 ,孩子过分依赖于参考答案


现在的孩子获取习题答案非常容易,只要把题拍下来上传就能得到该题的答案。这导致孩子们在做题时不爱自己思考,反而过分依赖于答案。一道考试没有答案参考时,就会原形毕露。看着答案做题不但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反而形成过分的依赖心理,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不利。时间一长,家长以为孩子在独自完成作业,殊不知孩子做的都是些废题。

那么,什么样的努力才算真努力呢?

首先,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放学后,并不一定要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只要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家长就应该容许孩子有自己的玩耍时间。这样会鼓励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分内的事。


其次,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孩子没有问题,就证明孩子听懂了当天的知识,但事实恰好相反,没有问题,恰恰证明孩子并没有听懂,就比如你在一个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所以家长应该先引导孩子去提问去思考,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实在提不出问题,家长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做错的题目都摘抄出来,下次做题之前先翻翻上一次的错题本,问问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了,这样就能帮助孩子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最后,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勤奋不是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很多孩子有一个误区,只要自己坐在书桌前安安静静的坐一天,就算好好学习了。有这种思想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告诉孩子: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新知识,这种学习才更值得赞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第1个问题,孩子努力的方向不对,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第2个问题,孩子根本没有学进去,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学习,第3个问题,孩子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搞明白,没有找到最基本的技巧,所以成绩上不去。
第2个回答  2020-10-22
效率不高和掌握的技巧不对等。效率低,指花同等的时间,学的少了;而掌握的技巧不对,就不能灵活变通。
第3个回答  2020-10-22
问题出在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家长应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