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面500克面粉加50~60%的温水,放2%的精盐,充分揉和,醒面30分钟开始操作。面中放盐不仅会增加面筋,出锅的饺子也不粘皮。
擀面条面500克面粉加35~40%的温水,放2%的精盐及少量食用碱,醒面30分钟后操作。这样不仅会增加筋力,而且口感光滑,不易断条。
蒸馒头面500克面粉加50%左右的温水,放酵母1%,可加少量白糖,充分揉和后置暖处充分醒发,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柔软芳香。
烙饼面500克面粉加50~60%的温水,醒面20分钟后揉做。
面:
中国汉字,初期指人脸,后引申出多个意义。
基本介绍:
汉字:面miàn
面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外笔画数:0部首:面部
总笔画数:9
五笔86:DMJD[1]
五笔98:DLJF
仓颉:MWYL
笔顺编号:132522111
四角号码:106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9762
字形字义:
面miàn 指事。字从“一 + 自”,从囗(wéi)。“一 + 自”表示“鼻子及其附近”。“囗”指“外围”。“一 + 自”与“囗”联合起来表示“人脸”。
本义:人脸。
转义:妇人以谷粉擦脸。
转义的引申义:1.谷物之粉(多指小麦粉)。2.以小麦粉制作的食品(如面饼、面条)。[2]
出处:
1.脸。《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
2.面对着,面向 《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当面 《庄子 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4.方面 西汉·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令四面骑驰下”
注意:
1.古汉语中,南面、北面都是面向南、面向北的意思。
2.面粉的意思写作“面”、“麪”,不写作“面”。
辨:脸,面
脸,最初指“颊”,并经常指妇女目下颊上 搽胭脂的地方,后逐渐与“面”同义。
词性变化:
面 miàn 〈形〉
当面: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袁可立)身恃之长城,面望之景星。——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面 miàn 〈动〉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面 miàn 〈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面、麪 miàn〈名〉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面 miàn〈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3]
现代意义:
1. 表达不清,做事不利索,行动缓慢,没有性格,反应迟钝,不爽快,放不开等;如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说:“他这个人特'面'”“你这人怎么这么'面'啊”。
2.一种口感 例:这土豆真面。
3.表面,物体的表层
4.古钱学术语:古钱的正面。(圆钱圆孔、圆钱方孔、方钱圆孔、方钱方孔),钱面的文字称为“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