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量才高文言文世说新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 世说新语雅量全解

雅量第六之一、颜色自若 (原文)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译)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在豫章去世的时候,顾雍正兴味盎然地和部属们一块儿下棋,仆人禀告豫章的信使到了,顾雍没有看到儿子的书信。

虽然当时神情未变,但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他的指甲掐进了手掌,血流出来,染到了坐垫上。

宾客们散去后,顾雍才叹息道:“我虽然没有延陵季札失去儿子时那么旷达,可我也不能像子夏那样,因为丧子而失明,那样就会招来人们的指责呵。”于是胸怀开朗,愁容散去,神色自若。

雅量第六之二、文王寻悔 (原文)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译)嵇康押到东市受刑时,神色不变,他要琴弹奏《广陵散》。

弹罢说道:“袁孝尼(袁准)曾经要跟我学弹此曲,我因为舍不得就没有教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绝传了!”当时有三千多太学生上书朝廷,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获准。嵇康死后不久,晋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雅量第六之三、倚柱作书 (原文)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译)夏侯太初(夏侯玄)曾倚着柱子写信,当时正下大雨,雷电击裂他倚的柱子,衣服着了火,夏侯太初依然神色镇定,书写如故。左右的客人,此时都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有人问他,他答道:“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

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雅量第六之五、了无恐色 (原文)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译)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地,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

雅量第六之六、厚报其书 (原文)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译)王戎担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给他送来十丈筒中笺布,王戎虽然没要,但却很诚挚地给他回了一封信。

雅量第六之七、裴叔则被收 (原文)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译)裴叔则(裴楷)被抓后,神色不变,举止镇定。

要来纸笔写信,信写完后,因为救助他的人很多,就得以赦免。后来官至仪同三司。

雅量第六之八、乃出牛背上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译)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他说:“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

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雅量第六之九、直是暗当故耳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译)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东道请客。

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过来给他敬酒,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司马生气了,撕扯裴遐,裴遐从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来后又回到座位上,举止和平时一样,脸色也没变,还像刚才那样,继续接着下棋。

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么能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雅量第六之十、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译)刘庆孙(刘舆)在太傅府任长史,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被他陷害,只有庾子嵩超然物外,没有什么事情让刘庆孙离间。

后来刘庆孙就因为庾生性节俭,家。

2. 《世说新语.雅量》翻译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太守任上。当时顾雍正聚集僚属下围棋。外面禀报说有信到了,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色不变,可是心里已经明白其中的缘故,他用指甲紧掐手掌出血,血流沾染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顾雍才感叹说:“我已经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难道可以因丧子而哭瞎双目而受人责备么!”于是放宽心情,驱散丧子之痛,神色自若。

顾雍作过东吴丞相。

吴国的公子季札受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他有一次出使齐国,儿子死于路中。他没有为儿子归葬。孔子称赞季子合于礼。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儿子死后,因痛哭而失明。曾子为此责备他,认为这是子夏的三件罪过之一。对我有帮住

3. 世说新语 言语和雅量的 翻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雅量译文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太守任上。当时顾雍正聚集僚属下围棋。外面禀报说有信到了,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色不变,可是心里已经明白其中的缘故,他用指甲紧掐手掌出血,血流沾染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顾雍才感叹说:“我已经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难道可以因丧子而哭瞎双目而受人责备么!”于是放宽心情,驱散丧子之痛,神色自若。

顾雍作过东吴丞相。

吴国的公子季札受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他有一次出使齐国,儿子死于路中。他没有为儿子归葬。孔子称赞季子合于礼。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儿子死后,因痛哭而失明。曾子为此责备他,认为这是子夏的三件罪过之一。对我有帮住

4. 求世说新语雅量的翻译

郗太傅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的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

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转告郗太傅,请任意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赶回郗府,回复太傅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各个都很英俊。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

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得意这样的。”

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

5. 世说新语 雅量 全部翻译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

顾劭死在太守任上。当时顾雍正聚集僚属下围棋。

外面禀报说有信到了,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色不变,可是心里已经明白其中的缘故,他用指甲紧掐手掌出血,血流沾染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顾雍才感叹说:“我已经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难道可以因丧子而哭瞎双目而受人责备么!”于是放宽心情,驱散丧子之痛,神色自若。

顾雍作过东吴丞相。吴国的公子季札受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

他有一次出使齐国,儿子死于路中。他没有为儿子归葬。

孔子称赞季子合于礼。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儿子死后,因痛哭而失明。

曾子为此责备他,认为这是子夏的三件罪过之一。对我有帮住。

6. 求世说新语雅量的翻译

雅量第六之十九、东床坦腹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郗公说:“就这个好。”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7. 世说新语 雅量 谢太傅

《世说新语 雅量》里面和谢安相关的有好几则,最有名的应该是这一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另外还有: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