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原因

如题所述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因素

这种因素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主要是有大自然所决定,当由于某些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是雨水季节,水位较大时,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概率就会加大,特别是靠近海边的区域,相对会更加严重。其次,一些相对较封闭的地形,由于盐分排不出去,也会加重。

2、人为因素

该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比如常年的大水漫灌,下渗后,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有人说,灌溉时的那点水,能有这么大的后果?其实这是多年形成的,并不是说一两年即出现土壤盐渍化。其次用污水灌溉,在同等条件下,也会加快土壤盐渍化,这些都是人为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可以避免。

另外,常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加重土壤盐渍化。最后,种植作物单一,土壤中养分失调,也有影响。

了解了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再说说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只有让一些人了解其危害,才会从行动上做起。

二、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影响生长

如果在盐渍化地上种植作物,会发现缺素情况很严重,另外长势弱、发黄、发蔫、根系不牢等等症状,非常常见,从外观看,作物毫无生机,严重的情况下,根系死亡,整株枯死。

2、降低产量

在盐渍化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量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作物在上面不能够正常的吸收和代谢,如果发生不是太严重,减产是一定的,如果盐渍化特别严重的地块,直接绝收。

3、退耕弃耕

当盐渍化发生严重,上面已不适合作物生长后,只能被迫退耕弃耕,这种现象并不是没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家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危害。

4、生存环境

上面3点,是从农业方面来说,如果往大了说,直接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当土地全部盐渍化后,该地已不适合居住,后续一系列问题已不能想象,不要觉得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如果不注重它,它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土壤盐渍化是指在特定气候、水文、地质及土壤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以及人为引水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地质量退化过程。土壤盐渍化的结果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超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以致作物开始生长时就受到伤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及不合理灌溉方式等所造成。我国地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先决条件。造成土地盐碱化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纷繁复杂,其根源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行为。这些不合理的利用行为虽然直接表现为不科学的技术措施,但不科学技术的使用涉及到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宏观政策的失误等。

自然原因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地下潜水水位与水质、地下水径流条件、岩土体含盐量、灌溉水矿化度等。

我国西北内陆盆地,盐分的富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盐分的地表水以水面蒸发消耗为主,水流流程较短,所带盐分聚集在地表;二是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盐分逐渐积累,矿化度增加,这种水渗入地下,再经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造成地表盐分富集。

盐渍化的自然成因
人为原因
一、技术因素

(1)在大型水库和引河灌区建设过程中,没有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尤其缺乏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发生的灌区次生盐碱化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是导致灌区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发生的直接原因。

(2)灌、排渠系不健全、不配套,不能满足灌区合理灌溉、及时排涝防洪和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3) 渠系设计强调自流灌,渠系设计水位偏高,渠道渗漏,加上工程不配套,灌水技术水平低,土地不平整,大水漫灌,田间灌溉渗失水量也大,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低。

(4)大量引用咸水灌溉的结果。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干旱缺水,灌溉后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因,咸水灌溉面积迅速发展。但长期引用咸水灌溉即潜伏着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险。在易次生盐碱化的地区,不合理地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和发展灌溉农业。

二、管理原因

(1)我国土地资源的调查工作基本上都是80 年代中期完成的,在盐碱地的分布与资源数量上,几次调查数据不符,差异很大,全国的土地盐碱化监测预报体系尚未建立。

(2)有些灌区开灌后,对灌溉管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注意建立和健全灌溉管理制度,不执行计划用水,灌溉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都很低。

(3) 尽管国家有“水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但是没有很好地宣传和贯彻到基层。

人口压力、经济落后和贫困。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滥用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济落后,缺乏投资建设排水设施,不仅使灌区土地发生次生盐碱化,还使远离灌区的草地和非潜在的盐碱,土地发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

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如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第3个回答  2020-11-20
一、土壤盐碱害障碍表现:

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大量积累了。

一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髙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

出现以上三种现象就说明土壤盐渍化已经比较严重,土壤需要进行治理改良了。白绿红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出我们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学肥料严重过剩,或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使土壤性状恶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现红、白、绿现象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土壤盐碱化、酸化现状:

土壤盐碱化、酸化障碍主要是不良施肥习惯和土壤差异导致的。

(一)土壤酸化:

大棚蔬菜土壤pH呈现酸化的趋势,据测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占62.3﹪,其中pH≤4.5(强酸性)占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个等级(由微酸性变成酸性)。我国南部地区主要是土壤酸化。

(二)土壤盐化:

盐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大部分通过肥料施入,也称之“肥料盐”。据中南农科所相关资料对120个土壤样本测定,可溶性盐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盐分平均达到了临界指标,三分之一土壤出现盐分超标。另外从电导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盐浸)等表明大棚土壤盐分积聚加剧。北部主要是盐碱化较严重。


三、土壤盐碱酸化障碍的发生原因:

土壤酸化、盐渍化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土壤磷钾蓄积:

大量使用化肥,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化学肥料蓄积过多,特别是磷钾元素蓄积过多土壤酸化、盐碱化障碍的危害越大。

主要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蓄积过多。近半数大棚土壤有效磷高度蓄积,五分之二的土壤速效钾蓄积,养分蓄积程度,连作>轮作>露地>水田;连作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肥料蓄积程度加剧,尤其是种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钾元素蓄积多,即产生盐害,土壤中大量施入氮磷钾又抑制硼、钙、镁、锰、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出现生理缺素症状,氮磷钾养分过大是引起土壤营养元素之间不平衡而产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过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磷酸根残留在土壤当中,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盐,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失去活性。


(二)植株反应:

作物发生生理障害,表现为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作物从种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现死苗的情况,有些作物植株硝酸盐积累,主要有以下危害:

1、大棚作物产量下降:土壤盐类浓度的提高,瓜类反应特别敏感,如有一黄瓜种植户,因盐害农户减产20-30﹪,草莓产量只及生产最好阶段的20-50%左右。黄瓜叶片萎蔫,根系腐烂,减产30-50%。

2、品质下降,商品性差:如萝卜、莴苣笋空心,肉质变硬;黄瓜蜂腰、大头、弯瓜;叶菜类叶色暗、茎叶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顶部发黑腐烂等,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价值。

3、农民收入减少:由于产量减少,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一般大棚亩收入6000元左右,而发生酸害盐害后,亩收入下降到2000元左右,甚至亏损。


(三)原因分析:

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于农户对蔬菜需肥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往往为丰产而大量盲目施肥,即“无节制”的施肥使盐碱蓄积过多土壤板结。

据相关资料显示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时,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致使土壤板结。化肥使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单方面选择性吸收了有用的离子,造成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中单一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发生严重。所以我们提倡使用有机活化营养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海力宝、金利等,调理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有效螯合大中微量营养元素,为作物补充全面充足的营养,为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有机碳源,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打破土壤板结,是无公害农业首选精品。
第4个回答  2020-11-20
一、土壤盐碱害障碍表现:

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大量积累了。

一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髙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

出现以上三种现象就说明土壤盐渍化已经比较严重,土壤需要进行治理改良了。白绿红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出我们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学肥料严重过剩,或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使土壤性状恶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现红、白、绿现象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土壤盐碱化、酸化现状:

土壤盐碱化、酸化障碍主要是不良施肥习惯和土壤差异导致的。

(一)土壤酸化:

大棚蔬菜土壤pH呈现酸化的趋势,据测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占62.3﹪,其中pH≤4.5(强酸性)占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个等级(由微酸性变成酸性)。我国南部地区主要是土壤酸化。

(二)土壤盐化:

盐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大部分通过肥料施入,也称之“肥料盐”。据中南农科所相关资料对120个土壤样本测定,可溶性盐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盐分平均达到了临界指标,三分之一土壤出现盐分超标。另外从电导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盐浸)等表明大棚土壤盐分积聚加剧。北部主要是盐碱化较严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