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如何开会

如题所述

该如何设计并促成参与度高且富有成效的会议呢?

1. 会议是我们做事的方式

Antony Jay在《如何组织会议》(How to Run a Meeting)一书中写道,我们对工作场所的依恋是建立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会议,我们对公司的投入就会大大减少。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与他人合作,而非单打独斗。

低效、糟糕的会议是对时间的浪费。富有成效的会议才是团队协作的基础。会议应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而不是阻碍我们的日程安排。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完成任务,而不是在会后。

2. 达到会议效果的5个关键

a. 目标

开会的目的不是议程,而是既清晰又令人兴奋的愿景。简单地说,除了会议没有其他办法能帮我们完成预期目标。

b. 心态

正确的心态能改善情绪、注意力和参与度。

任何人都不该在创新会议上评判他人的想法。这会让人产生防御心理,不利于鼓励创造性。

c.成果

有效的会议注重结果。不要在没有明确结果的情况下离开会议室。

d. 参与者

不是每个项目或团队的人都应该参加每次会议。邀请那些能提供独特洞察、视角或信息的人参加。

e. 促成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高效的会议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意安排的。要根据能力而不是头衔来选择会议协调人。

一个好的协调人会让会议过程清晰且专注,比起流程,好的协调人更关心会议的“健康状态”。

一个熟练的协调人不需要是相关主题的专家,而是要让会议变得有思想、有凝聚力、参与度高,让会议成为愉快的体验。

3. 提高效率:更少、更精短的会议

你有四种方式来减少对会议的依赖:裁减、缩短、优化或什么都不做。

a. 裁减

公司人员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取消会议,以及这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许多公司为了解放团队的日程表而减少会议,但最终却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b. 缩短

有一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就是把会议时间减少到15、25、45和55分钟。

当会议时间只有15分钟——时间有限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更加专注。

快速跟进、简单决策、更新或启动新计划,这些工作都可以在25分钟或更短时间的会议内完成。

45分钟和55分钟的会议则留给需要长时间讨论的话题——为“特殊情况”留出更长的会议时间。

55分钟的会议是一种新的一小时会议——从长远来看,省下来的这五分钟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

c. 优化

想要优化就得尝试做出一些小小的调整,使期望因素最大化及非期望因素最小化。

d. 什么都不做

如果一项会议进行得很完美,那么,不要为了改变而去改变。

4. 会议的开场和结束决定了会议是否成功

既要能促使团队付诸行动,还能积聚团队力量创造真正的影响力。

开场

安排会议。提醒人们所要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完成的事项,分享目标以及营造恰当的与会氛围。

情绪在职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促进或妨碍团队协作。“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这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帮助你理解,让团队每个成员陷于忙乱的都是什么。

结束

如果没有明确的后续步骤或有尚未解决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应离开会议室——利用会议的最后几分钟把不清楚的地方搞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首先应该了解,你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是广而告之、工作汇报、还是头脑风暴等等,不同的会是有不同的开会方式的,同样对于开会的效率也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开会的时间,作为领导要严格把控,毕竟时间成本是极大的,每个员工只要在上班时间,都是有成本的,并且成本高低不同。但是一个会议则将所有高低成本不同的人,全部放在了等同的时间中,所以成本将更大,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开会没有讨论出实质内容,那么这些时间成本就是完全浪费掉了。但是,如果拉长时间,则将会把成本无限放大,更会加剧成本的浪费。

其次,对于会议的整体目标也要有把控,此次会议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一定要给出明确的方向,防止各种无关内容层出不穷,导致会议进程缓慢,最终也没有达成目标。这样会使得员工对会议的反感度高,后期不利于会议的开展。

总而言之,作为领导不仅要对于会议的价值和结论有目标,还需要对于员工的心理状态也要有把控,这样才能使得会议越开越有效!
第2个回答  2020-11-20
一、没必要开的会就不要开
 
开会的主要目的是召集大家讨论需要解决的事情,如果没有可“议”之事,也就没有非要开会的必要了。有很多领导经常性忽然想到一个想法,或者想要分享一些资讯,就动不动开个会,有时候甚至连开会的主题和具体内容自己都没有想好,就让员工不得不中断手头上的事来开会。会议空泛无聊不说,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如果不是需要及时得到确认或反馈的事并且只要借助邮件或者媒介就可以分享信息的,就没必要劳师动众开个会了。
 
二、不要把所有会都开成精神动员会
 
激励员工以增加员工的士气和工作动力的重要性,相信每个领导都意识到了。但是如果没把握住度,就容易适得其反了。总有的领导即便是在安排工作任务的会议上,也会不自觉说着说着就跑向另外一个话题,甚至在会议中进行精神动员,最后发现真正要布置的任务根本就还没说清楚,时间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长此以往,估计员工也不领情。

人的大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一个时刻只能集中于一个注意点,在一个时刻只能思考一件事。如果会议中不强调重点,总是在话题之间来回跳跃,就会导致员工各行其是,混乱无序,缺乏效率。如果是开安排工作任务的会议最好就好好布置任务,布置完大家就开始干活,空谈没用,实干兴邦。
 
三、不要一味学习大公司模式
 
很多大公司都有固定的会议系统:例会,总结会、加班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充斥着工作日常,毕竟大公司规模庞大,事物杂乱,开会能够帮助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小公司,明明没有这么多事,竟然盲目的模仿大公司的开会模式,为了开会而开会。在开会前,既没有明确的会议主题,也没有做足准备,员工总结完了主管总结,主管总结完了经理总结,最后大领导还要啰嗦几句,整个会议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会让员工心生倦怠。

领导在开会前应该先明确会议的主题,提前做好准备,就如列宁同志说的:要开会就要开能够减少会议的会。
 
四、不要让会议开成谈话会
 
在会议上经常发生尴尬的情况是:有员工发现会议前明明大家说好了要讨论一件事并作出决策来,结果现实却是大家讨论的方向和会议主题总是有偏差,要么为了不是重点的小事争论不止,要么就是讨论与会议主题完全无关的内容。时间一点点流逝,可最终要决策的事还是得不出个结论来,浪费大家的生命。后果便是会议择日重开,恶性循环。
 
一次成功的会议,务必要求与会人员在会议过程中严格围绕议题展开讨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在会议主题上。如果一直顾左右而言他,那跟请大家来喝茶聊天又有什么区别呢?
 
五、开会时不要模糊角色划分
 
影响会议有效进行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角色划分不明确以及职责分配不清。

作为领导者,你有可能听过这样的抱怨:“整个会议全是听领导在吹水。”“既然领导一个人决策了,还叫我们开会干什么。”这种怨言通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中:开会时,领导者总是说的慷慨激昂,而底下的员工鸦雀无声。这种情况显然就是会议中没有预先做好角色划分,领导总是把自己当成会议中的主角,长此以往,会议就变成了一言堂,底下的员工根本没有发声的机会,也不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但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会让员工觉得领导专制,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第3个回答  2020-11-20
1、开会需要有2个文档:会前的会议议程与会后的会议总结,同时安排会议主持者控制议程进度时间(谁主张开会,谁就是会议主持者)。

2、声明会议纪律:迟到的站着开会;与会人员必须发言,否则可以不用参会,提前让她们知道会议议程。

3、鼓励发言,第一次发言的人不论结果,都认真记录下来,点头赞赏。

4、偶尔换个开会的环境。

5、对于暂时无法讨论出结果的问题,搁置另行安排场合讨论;对于离题的情况,主持者需要引导回正题。

6、事先沟通几个人,有几个初步支持者带动讨论气氛,并且有个初步备选方案,当大家都没有想法的时候抛出来。

7、听到所有声音后,作为领导需要做出决策,并要求下次的反馈的时间。

8、告知性质的会,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养成习惯。

9、决策性质的会,可以分组讨论,分别论述。一旦有了竞争,参与度会瞬间提高。
一场好的会议安排,得以让员工明白,是你在会上决定谁可以发言,决定他们的发言顺序,并且无论他们如何陈述,他们始终明白最终将由你来做出最后裁决,这就是会议桌上的权力。
第4个回答  2020-11-20
在职场混迹了这么多年,我见过会开会的领导,他们知道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懂得如何协调各种资源,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立马开会,绝不啰嗦。但同样,我也见过很多不会开会的领导,不管大事小事都喜欢聚集员工开个会,但凡开会要么是开无用的会议,要么是开低效的会议,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没有成果,真是要人老命。

开会本身没有错,如果你是个管理者,这就意味着你一周至少要花将近一半的工作时间在会议上,因此如何组织高效的会议,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关键是要避免这五个常见的误区。

一、没必要开的会就不要开

开会的主要目的是召集大家讨论需要解决的事情,如果没有可“议”之事,也就没有非要开会的必要了。有很多领导经常性忽然想到一个想法,或者想要分享一些资讯,就动不动开个会,有时候甚至连开会的主题和具体内容自己都没有想好,就让员工不得不中断手头上的事来开会。会议空泛无聊不说,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如果不是需要及时得到确认或反馈的事并且只要借助邮件或者媒介就可以分享信息的,就没必要劳师动众开个会了。

二、不要把所有会都开成精神动员会

激励员工以增加员工的士气和工作动力的重要性,相信每个领导都意识到了。但是如果没把握住度,就容易适得其反了。总有的领导即便是在安排工作任务的会议上,也会不自觉说着说着就跑向另外一个话题,甚至在会议中进行精神动员,最后发现真正要布置的任务根本就还没说清楚,时间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长此以往,估计员工也不领情。

人的大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一个时刻只能集中于一个注意点,在一个时刻只能思考一件事。如果会议中不强调重点,总是在话题之间来回跳跃,就会导致员工各行其是,混乱无序,缺乏效率。如果是开安排工作任务的会议最好就好好布置任务,布置完大家就开始干活,空谈没用,实干兴邦。

三、不要一味学习大公司模式

很多大公司都有固定的会议系统:例会,总结会、加班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充斥着工作日常,毕竟大公司规模庞大,事物杂乱,开会能够帮助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小公司,明明没有这么多事,竟然盲目的模仿大公司的开会模式,为了开会而开会。在开会前,既没有明确的会议主题,也没有做足准备,员工总结完了主管总结,主管总结完了经理总结,最后大领导还要啰嗦几句,整个会议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会让员工心生倦怠。

领导在开会前应该先明确会议的主题,提前做好准备,就如列宁同志说的:要开会就要开能够减少会议的会。

四、不要让会议开成谈话会

在会议上经常发生尴尬的情况是:有员工发现会议前明明大家说好了要讨论一件事并作出决策来,结果现实却是大家讨论的方向和会议主题总是有偏差,要么为了不是重点的小事争论不止,要么就是讨论与会议主题完全无关的内容。时间一点点流逝,可最终要决策的事还是得不出个结论来,浪费大家的生命。后果便是会议择日重开,恶性循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