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德育方法有记忆口诀吗?实在背不下去了!

如题所述

德育原则顺口溜记忆法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与教学原则相区别。

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想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而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原则里也有。可以通过顺口溜:“向导至尊,正因机智”来记忆。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本要求包括:(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也称因势利导原则,与导向性原则不同,疏导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你,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以基本要求有:(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想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即严慈相济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把爱与严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要求:(1)教育者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2)教育者也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一个要求,认真管理,对学生要有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这个原则也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意思。比如广告:妈妈我给您洗脚。所以在实施此原则时要求:(1)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2)要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此原则;(4)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此原则要求教育者:(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即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导学生,要能调动学生接受驾驭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疏堵结合。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中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要求教师在运用这一原则的时候要注意:(1)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客观得评价学生;(2)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里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也就是教育合力,教师要注意运用家庭社会的教育,实现教育合力。连贯性是指在时间上的连续,比如在小学时学习品德与社会,初中是思想品德,高中时政治,大学学习毛概和马列等。要求教育者:(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俗语常说:(1)视其所以,视其所由,察其所安;(2)夫子施教,各应其材;(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育原则备考指导:一句话巧记德育原则

下面中公讲师通过一个故事和一句顺口溜带领考生快速掌握记忆方法。

一、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导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疏导原则)

陶行知用四颗糖就令这个男生自觉愧疚,充满悔改之意,这个故事里充分体现了德育原则其中的疏导、导向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可见灵活运用道德教育的原则,会让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地更加顺利,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大有裨益。下面,教考生用一句话就记住这八个德育原则。

三、一句顺口溜巧记德育原则

顺口溜:“陶行知正面疏导一连的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这句顺口溜来记忆这八大原则,“陶行知”即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和“守纪律”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疏”即疏导原则,“导”即导向原则,“一连”即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积极”即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才”即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和“尊严”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主要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在校专科、本科都能报考。 教师资格证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拿证。
第2个回答  2020-11-13
多做题理解为主记忆关键词就好了
第3个回答  2020-11-12
一、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bai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导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疏导原则)
陶行知用四颗糖就令这个男生自觉愧疚,充满悔改之意,这个故事里充分体现了德育原则其中的疏导、导向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可见灵活运用道德教育的原则,会让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地更加顺利,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大有裨益。下面,教考生用一句话就记住这八个德育原则。
三、一句顺口溜巧记德育原则
顺口溜:“陶行知正面疏导一连的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这句顺口溜来记忆这八大原则,“陶行知”即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和“守纪律”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疏”即疏导原则,“导”即导向原则,“一连”即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积极”即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才”即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和“尊严”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考生可以通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来回忆这个顺口溜,在做材料分析题时,先把这句顺口溜提前写在草稿纸上,再分条列出八个德育原则的名称,然后根据每个原则的内涵来一一对应材料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这样答题就事半功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