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哪两个

如题所述

评价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哪两个

存货周转和账款周转。

1、应收账款次数=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这些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怎样算效率高呢?闲置资源少,资金利用率高,产品周转好。

企业生产出产品从库房运出,达到市场,在市场中实现商品货物交换,产品就变成了商品,进入流通环节。

如果企业库存有挤压,表明销售不畅,分析市场加强营销,如果企业库存缺货,说明产品受欢迎,需求量大于供应,需增加产量供货。

2、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库存周转率是可以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一个指标,衡量企业运营效率,包括生产、库存、销售、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运营与管理效率。

扩展资料

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主要用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运营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周转天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财务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

财政部颁布的财务分析指标有近30个,但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一般性分析不必面面俱到都选择。一般企业可选择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有哪些

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就越快。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营运能力分析可以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

拆解平安银行信用卡增长逻辑:“综合化经营”持续进阶

3月9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连续四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零售业务再度担当平安银行的重要增长引擎,2021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2.37亿元,同比增长8.4%,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为58%。作为零售业务的排头兵、消费金融的压舱石,平安银行信用卡经历主动调整之后迎来提速,2021年四季度总交易金额破万亿。全年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末,流通卡量突破七千万张,达7012.65万张,较上年末增长9.2%;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6214.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4%;全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7914.10亿元,同比增长9.8%。

在3月10日举行的平安银行年度业务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去年把信用卡的准入门槛和额度管理大幅收紧,所以零售在信用卡的营收上是明显承压的,这是我们主动作为。经过二季度的调整,到四季度营收已经恢复增长。今年前两个月,信用卡的营收增速已经恢复到20%。

信用卡业务增长在平安银行向零售银行的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银行持续扩大用户规模的“流量池”,同时也是零售客户生命周期经营的重要一环。在当前信用卡市场增速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平安银行信用卡无疑做到了“逆袭”。

而进一步拆解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增长逻辑,2021年流通卡量、总交易额双双接近10%增长背后,是从获客到运营整个体系的全面提升。从发卡超百万的拼购场景“京喜”联名卡,再到千万客户参与的“全城天天88,燃动8亿好礼”大型营销活动,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支撑下,平安银行信用卡整合了丰富的内外服务资源,在智能化底座的加持下为用户提供了“极致”体验。而更广泛的客户接触点、更丰富的用卡场景、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导入,带来用户和交易额双增长,成为平安银行信用卡逆袭的基石。

车主卡“冲线”2500万

做深服务打造“极致”体验

2021年,平安银行核心车主类信用卡流通卡量突破2500万张。持续的服务升级、提升活跃度是车主类信用卡不断增长的推动力。

2021年8月,恰逢平安集团的“温暖车主季”,平安信用卡联合中石油为平安银行持卡用户推出“超10亿中石油加油福利”加油券套餐活动权益,信用卡和借记卡用户都可以享受,为超百万平安持卡客户提供加油优惠。

依托平安集团 汽车 业务的深厚资源,平安银行车主类信用卡的服务权益不断升级,被广泛认为是“车生活”场景下功能最强大的信用卡之一。其中入门首选的“随享版”,免年费、加油88折,持卡人激活首刷送价值3888元途虎大礼包,包括保养现金券、车品通用券;追求丰富权益的用户,还可选择“豪享版”,除了加油88折,持卡人激活首刷即可获赠平安行保障,最高保额100万元、还有月刷月有礼,外卖会员、视频VIP、代驾券、洗车券、话费优惠券等好礼随心兑换。

以车主类信用卡为代表,平安银行信用卡持续提升客群精细化经营,通过综合化经营丰富产品权益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力图提供给持卡人极致的使用体验。

针对年轻客群,创新升级平安银行悦享白金信用卡,基于“卡权分离”模式打造特色权益平台,让用户自由进行权益搭配,充分满足年轻人多样的消费及权益需求。在品牌价值传递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通过《笑5fin钟》栏目大胆出圈,以调侃、吐槽贴近年轻群体的方式直面行业痛点,层层传递品牌价值。

做深服务,本质上也是做大资源的成果,体现了平安银行信用卡在“五位一体”战略下,开放合作拓展资源和精细化经营能力边界的不断升级。

在商业发展逐步进入以消费为驱动的周期,读懂消费者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高效的商业系统是转型唯一方向。对于平安银行信用卡而言,无论是做“实惠”用户权益,还是做“丰富”场景化服务,无不体现了指向消费者的、体系化提升的持续进阶。也是平安银行信用卡敢于以“实动率”作为业务经营发展“北极星”指标的底气所在。

聚焦“一体化”

综合化经营破局“存量时代”

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聚焦获客和经营一体化。

在过去的一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依托金融 科技 能力,强化客群精细化经营、场景化布局及智能化服务,持续打造信用卡“快、易、好”的极致客户体验。依托数据、智能化,“场景”与“业务”深度融合,不同业务流程持续打通并形成高质量的联动。

在消费者层面,“一体化”提供了更为强大的体验和价值。以口袋商城经营方面为例,平安银行信用卡加强积分场景搭建及联动,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洞察,将 娱乐 互动体验和消费服务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千人千面”商城内容。消费者的体验提升,带来的是实动率的提升和业绩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8.7%。

表现在业务上,平安银行信用卡综合化经营持续深入,开放、联动和协同为业务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机会,在信用卡市场发卡量增速触顶的背景下,为行业 探索 了“存量时代”的发展路径。

2021年7月,平安银行信用卡携手顶级国漫IP“哪吒”开展“全城天天88,燃动8亿好礼”大型营销活动,平安银行首次推出哪吒主题卡面,包括借记卡与信用卡,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申请,并通过企业微信及抖音合作等创新模式实现精准触达,吸引近千万客户参与。

通过平安银行悦享白金信用卡的权益升级,围绕年轻用户的需求特征,将消费、积分等各项权益++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既凭借“卡权分离”的百变权益为信用卡吸引处于成长期、消费需求多变的年轻用户,更是通过联动借记卡促进存量客户向综合业务转化,为开展更多生活场景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

2021年双11期间,平安银行信用卡独具匠心地联动银行理财业务,推出了“惠花会赚”活动,即平安银行信用卡特邀客户通过信用卡消费可获得1:1体验金,体验金可用于模拟投资指定理财产品,体验收益归用户所有,客户可选择将收益真实购买理财产品或兑现发放至借记卡账户或理财账户。

从银行经营层面来看,客户参与“惠花会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消费加理财行为,直接联动信用卡、借记卡和理财账户,形成了新的业务路径,进一步拓宽了信用卡业务在综合化经营战略中的发展空间。据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惠花会赚”活动一键撬动了借、信、理的账户资金链,上线当月实现获客理财用户10万,累计已达50万。

同时,平安银行信用卡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在消费场景、支付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共同经营、共建生态,打造核心生态经营体系。2021年11月,天猫淘宝首次主动对外开放金融企业招商,平安银行信用卡成为首批合作企业之一。以丰富的优惠活动打造消费、分期、还款、理财四大环节,通过消费和支付场景接入电商平台的巨量资源,由支付工具提供者转变为场景经营者。其中与京东合作“京喜卡”为业内率先发布的拼购场景联名卡,自2021年2月上市以来发卡超百万张。

截止2021年底,平安银行信用卡新户双卡率较上年末上升9.9个百分点,本行卡还款率较上年末上升 4.5 个百分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平安信用卡联动了综合化经营的一体化商业体系,将获客、电商、市场、生息经营、零售业务等多个部门联动到业务链条中,不仅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用户的新增和激活,同时也担当了综合化经营的先行军。

金融 科技 赋能

智能服务为业务助力

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大生态体系中,持续的为持卡人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服务,金融 科技 基础上的智能化底座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73.83亿元,同比增长2.4%。平安银行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已在精细化管理、投产效率领域有所体现。

持续的 科技 能力投入,带来的是业务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安银行信用卡完全自主研发拥有100%知识产权的A+新核心系统,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支持1.2亿账户量正常运营,并成功应对了双11、双12和“全城天天88”等多++规模消费节带来的峰值考验。

2021年12月15日,由央行和+++主办的2020年度金融 科技 发展奖评选公示获奖项目,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项目荣获科金融 科技 发展奖一等奖。金融 科技 发展奖源于银行 科技 发展奖,是我国金融业 科技 领域的部级奖项,以高质量的项目申报、高水准的专家评审,成为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高水平 科技 成果评价的标杆和旗帜。

智能服务的加持下,平安银行信用卡的综合经营能力不断提升。2021 年末,平安银行智能语音中台已渗透到 508 个业务场景,年外呼规模 2.72 亿通,同比增长 58.8%,促进信用卡分期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7.8%。

据悉,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迭代升级,金融 科技 将在平安银行信用卡一体化运营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基于客户行为预判需求,为客户精准推荐各类活动优惠及服务;搭建客户意图智能识别及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差异化系统布局、专业化策略建设、高效化团队服务实现客户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通过线上化平台对客户旅程进行闭环监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将继续强化信用卡、贷款产品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加强消费金融业务与私行财富业务、基础零售业务的联动,深化客户综合化经营,加大对较低风险的持证抵押贷款投放。未来,信用卡将可能为平安银行综合化经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营运能力分析的六个指标

流量类指标,订单产生效率指标,成交金额,销售金额,客单价,整体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侧重的是企业对于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一般在制造类企业或者商品流通企业使用的较多,因为这些企业的收益与资产的管理息息相关,资产管理的效率越高,企业的收益就会越高。

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会计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

移动端题库:

PC端题库:

招商银行信用卡坏账率50%

不是。

招商银行信用卡一旦成为坏账清收率一般只有三分之一,而招商银行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讲道,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坏账率为33%。

当前国内衡量信用卡的风险指标有2个:批核率、坏账率。其中最普遍的指标为坏账率。

强化发卡管理、治理息费乱象 信用卡业务告别“跑马圈地”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专家表示,《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对信用卡发卡管理、信用卡息费乱象等业务明确监管要求,将推动信用卡业务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迈入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规范息费收取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便利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经营理念粗放、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损害客户利益等行为。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息费水平披露不清晰、片面宣传低利率和低费率、以手续费名义变相收取利息、模糊实际使用成本、不合理设置过低的账单分期起点或不设起点以及未经客户自主确认实施自动分期等问题,导致客户难以判断资金使用成本,甚至加重客户息费负担。

为此,《通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客户订立信用卡合同时,对收取利息、复利、费用、违约金等条款、风险揭示内容应当严格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并以明显的方式向客户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提高信用卡息费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信用卡息费收取做到定价合理、信息披露透明。”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一方面,要按市场化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信用卡息费水平,降低客户息费负担;另一方面,息费收取应做到提前告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此外,要不断创新信息披露方式,多元息费通知渠道,确保消费者及时、准确知悉息费收取信息。

按照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正全面加强分期业务的规范管理,将息费项目、年化费率和息费计收方式等关键信息,通过清晰、显著的方式向客户进行展示,帮助客户准确理解使用成本。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对信用卡息费水平的科学制定,为满足条件的优质客户提供了信贷价格优惠,降低了客户息费负担。下个阶段,该行将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水平,促进信用卡息费水平合理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分期业务息费,《通知》专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在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可能产生的所有息费项目、年化利率水平和息费计算方式;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的资金使用成本时,应当统一采用利息形式,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为全面加强信用卡分期业务规范管理,《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审慎设置信用卡分期透支金额和期限,明确分期业务最低起始金额和最高金额上限。分期业务期限不得超过5年。客户确需对预借现金业务申请分期还款的,额度不得超过人民币5万元或者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期限不得超过2年。“针对信用卡分期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明确最低起始金额和最高金额上限,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展示分期业务资金使用成本,不得诱导过度使用分期增加客户息费。”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强化睡眠卡管理

睡眠信用卡管理是《通知》的亮点之一。《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过度办卡等风险;对单一客户设置本机构发卡数量上限;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严格控制占比;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睡眠卡率红线的出台,对各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峰表示,一方面,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精准发卡、精准定位潜在用卡客户的能力,在市场发卡前端分析客户需求,尽量把对的卡配发给对的人,避免客户卡片过多又疏于管理,避免银行卡片在制作与后续管理方面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银行需要提升自身精细化经营能力,在客户维护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模型辨识不同客户的差异化经营点,做好客户使用中卡片的动态管控,有效监测,管控措施不可缺失,避免因为管控疏漏出现的睡眠卡风险。

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用卡业务快速普及发展,使用信用卡的客户越来越多。为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确保客户用卡安全,避免盗刷或丢失风险,《通知》对睡眠卡率制定了监管红线。同时,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滥发卡、重复发卡情况突出,滋生了无序竞争、资源浪费、过度授信等问题。

“未来银保监会还将动态调降长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标准,不断督促行业将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出台《通知》对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部分商业银行信用卡经营管理过度经营指标化。从战略角度出发,近年来多家银行机构积极向零售转型,信用卡作为资产类业务被普遍作为切入点和重点。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单纯以发卡量、客户量等指标作为考核标准,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势必导致信用卡业务短期化。目前信用卡业务往往是各行投诉的“重灾区”,一方面和该业务客群广、交易量大有关,但另一方面因为关键要素不突出、合作行为不规范、管控不到位、催收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也造成了容易被客户投诉。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卡外部合作行为,《通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逐步厘清权责边界。《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承担本机构联名卡的经营管理主体责任,确保联名卡合作双方在所有信用卡相关业务环节平等呈现各自品牌,不得直接或者变相由联名单位代为行使银行职责或者用联名单位品牌替代银行品牌。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联名卡业务,《通知》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联名单位直接或变相代为行使信用卡业务职责,联名卡合作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联名单位宣传推介及提供其主营业务领域的权益服务。应当持续加强对联名单位经营风险、声誉风险和其他不利影响的分析和监测,严格防范风险向本机构传导。

试点线上业务

目前,银行间市场尽管已有丰富多样的支付工具和借贷产品,但信用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换挡和金融严监管的双重背景下,银行传统对公业务面临瓶颈,许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而信用卡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零售转型中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存量达到8亿张(人均持卡量达到0.57张),同比增长2.83%,从2015年以来,发卡量接近翻番。信用卡作为各家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基础工具之一,是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支撑。

“2021年人均持卡量达到0.57张,相较于发达国家人均拥有近4张信用卡,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的。再考虑到一人持有多张信用卡的情况,实际上我国信用卡的普及率还有待提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煜表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居民缺乏透支消费的手段,因为近年来涌现了一些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且一定程度上与支付活动形成关联,构成了对传统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的补充。

然而,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与信用卡相比的差异在于:一是信用卡开卡通常要到银行网点线下办理,而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所有的交易程序都是在线上完成的;二是作为持牌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准入门槛较高,审批较为严格,而互联网消费信贷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覆盖面更高。罗煜表示,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传统信用卡的使用便捷程度不如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诱导超前消费、引发过度负债等不规范现象,风险防控存在一定的隐患。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将按照风险可控、稳妥有序原则,通过试点等方式探索线上信用卡业务等创新模式。高峰表示,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发生重要变化,营业网点到客数量日趋下降。随着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客户服务不断完善、使用成本不断降低,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尝试。

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的关键环节在于远程面签。远程面签是提升客户体验、提升银行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高峰认为,试点开展线上信用卡应做好目标客户的筛选、远程视频技术支持和线上业务流程的管控。一是在目标客户选择方面,可优先考虑存量借记卡客户,以及消费场景内有真实消费需求的客户等。二是在远程视频技术选择方面,为避免音视频带来风险,可将运营操作锁定在银行端APP上等。三是在线上业务流程方面,借力人脸识别和联网核查的同时,辅助必要的人工客服(远程柜员)与客户线上进行办卡意愿和身份的核验等。

今年初,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和服务,拓展线上渠道,丰富服务场景,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