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张鲁是什么教的教主

如题所述

五斗米教,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张鲁是第三代教主,但到张鲁这的时候已经算是割据军阀了,也不完全算是教主了。

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

五斗米教由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后期道教发展下了基础。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扩展资料:

一、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又名天师道,由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后期道教发展下了基础。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

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根据后汉书.灵帝纪可知,张修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方仙道,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道教历史。

二、天师道修炼类别:

1、养气之道:

天师道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天师道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均来自祖国医学中的精气学说。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称为“清气”。二指先天父母媾精时的元气,称为“先天之精气”。

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之精气”。天师道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2、养神之道

天师道始终以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天师道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自然”。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

养神之道包括内观、守静、存思、守一诸术,魏晋之前即已盛行,都是依据形神相依,形须神立的教义而来,认为人身五脏六腑器官都有神,神皆有姓字服色。这些神存在于人身,则形体安康,也就是说存神则可以安形、固形。但由于外界有色、香、味、欲的引诱,人身之神往往有被

诱引而外逸。神离开了形,即生机离开了形体,神不守舍(形),形体就会败坏,生命就要死亡。因此,欲求长生,则必须存神于形体之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师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五斗米教,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张鲁是第三代教主,但到张鲁这的时候已经算是割据军阀了,也不完全算是教主了。据说败给曹操后不烧粮仓而得到曹操赏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9
张鲁(?—216年),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为系师),在祖父和父亲去世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为“师君”。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第3个回答  2019-04-10
这问题够土》不知名人士称号-教主(母系)男的可引申为姨妈(头像面部表情)
第4个回答  2018-12-13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24治,后来张鲁继承了张道陵位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