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 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1
治大国若烹小鲜
【解释】[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31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第3个回答  2013-04-01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有举重若轻的意思,治国与煎小鱼差不多,并不太难。不过,这有一个前提。老子在该章中指出,治国的前提是“以道莅天下”,即治国一定要依照自然规律。此外老子在《道德经》也一直强调要举轻若重,不要莽撞。

第4个回答  2013-03-31
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