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一季度财报:理想盈利4亿,蔚来亏损51亿

如题所述

昨日,蔚来宣布全系车型降价3万,换电权益不再作为基本用户权益存在,蔚来方面称这是一次对用户、对企业都无比利好的动作,有用户在此消息下留言:蔚来+亲民价格,皆大欢喜。

用户为何欢喜?因为宣称从不降价的蔚来现在降价了,新老用户购买蔚来车的门槛更低了。企业为何欢喜?降价是换来销量最简单粗暴又较为有效的方法,此时的蔚来太需要销量了。

随着蔚来在上周五发布业绩报告,“蔚小理”都交出了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

总体来说,理想率先实现了盈利,并与其他三家新势力拉开了差距,卖出了更多车,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这名新势力里的优等生也是最先交卷的那一个。而小鹏与蔚来境况就没有那么好了,卖出了更少的车,获得更少的收入,同时经营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归根结底,还是销量不高,在这一场生存赛中,蔚来与小鹏目前落了下风。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说:“汽车行业的淘汰才刚刚开始,年销量达到300万台的厂商将获得资格,未来10年只有8个主流厂商会留下来。”在今年内卷严重的新能源车市场里,拥有更好技术积淀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合资、传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纷纷加重砝码,不断推出新车型,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入局,不少新势力已经被淘汰。去年自游家陷入交付困境,威马经营停摆,爱驰总部人去楼空,给新势力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是现在处于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小理,也遭到了不少质疑,透过这份一季度财报,我们试图去看清他们目前真实的生存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

卖的多赚得多

今年一季度,理想交付了52584,同比增长65.8%,环比增长13.5%,比蔚来和小鹏加起来还多,这样的交付量为理想带来187.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96.5%。蔚来交付了31041辆,同比增长20.46%,营业收入106.77亿元,同比增长7.7%。一直缺少爆款车型加持的小鹏,一季度交付量来到了两万下,同比减少47.25%至18230辆,同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5.9%至40.3亿元。

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混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达到94.2%,远高于纯电车19%的增速,这一方面反映出,理想所根植的混动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理想所在的30万元以上区间的混动车赛道上,理想还没有遇到一个真正意义上有一战之力的对手,原因在于理想成功的产品定义,虽然“冰箱彩电大沙发”不被传统汽车人认可,但确实精准抓住了用户的需求。而蔚来与小鹏受到今年价格战影响,定位高端的蔚来平均售价在40万元左右,小鹏售价在20万元左右,这个区间面对的竞争对手众多,包括比亚迪与特斯拉,这使得他们的一季度交付量出现了严重下滑。

交付量与售价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盈利能力,也就是毛利率的高低。业绩报告显示,理想车辆毛利率19.8%,相较于同期少了2.6个百分点,理想汽车CFO李铁解释道,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一季度对理想ONE的降价促销导致的,目标保持全年毛利率20%的水平。

“产品越贵,销量越高,利润率越好”是传统汽车工业逻辑,李想曾说,如果理想L9、L8、L7三款车的总销量降到每月五六千台,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就会变成负数。而蔚来车辆毛利率为5.1%,相较于去年同期少了13个百分点,蔚来在报告中解释说,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产品组合变动、电池单位成本增加,以及部分车型的折扣增加导致。于是,蔚来在昨天宣布全系降价3万元,以此来换取销量,提高利润。

小鹏车辆毛利率则为-2.5%,比去年同期少了12.9个百分点,也是三家新势力中唯一一家毛利率为负。而小鹏的平均售价在这三家中是最低的,30.99万元起售的旗舰SUV小鹏G9一季度累计销量仅4200台左右。

何小鹏曾表示,小鹏目前没有考虑做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没有考虑在更高端的品牌上做。这意味着小鹏一方面售价提不高,利润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出低端车走量,缺乏爆款车型带动销量从而提升利润。不过未来这样的局面可能很快改善,6月9日,小鹏G6开启预售,22.5万元起售,这款车被小鹏寄予厚望。

会赚钱更要会花钱

在支出方面,最大方的是蔚来,最扣的是理想,资金使用效率最低的是小鹏。

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蔚来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4.5亿元,相比去年4季度的35.27亿元有所收窄,但仍是“蔚小理”中最高的。蔚来是新势力里面品牌意识最强的,定位高端,在日常营销、品牌方面舍得投入,在扩展海外市场中也花费不少。

小鹏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3.9亿元,同比下降15.5%,小鹏在业绩报告中解释,该费用减少主要是由于特许经营店佣金减少以及广告营销支出减少.即便如此,小鹏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高达34.5%,甚至高于蔚来的22.94%,这说明小鹏的运营效率比较低,成本控制比较弱。

车卖的最多的理想的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6.45亿元,对于理想目前的阶段和销量规模来说,其资金利用效率是三者中最高的。理想严苛的成本控制是出了名的,犹记得4月上海车展上,蔚来明亮宽大,不乏创意设计的展台,与理想简单、单纯摆上几辆展车的展台形成鲜明的对比,蔚来展台二楼设有为用户准备的咖啡休息区,而同时在理想展台上,一辆车边上围着好几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销售,他们在热情地向用户推销理想的车。

在研发投入方面,三家都有所增长,其中蔚来支出30.756亿元,同比增长74.6%,小鹏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6.1%,理想支出18.52亿元,同比增长34.79%。“蔚小理”研发投入增加的理由均是研制新产品,今年5月24日蔚来新ES6上市,6月9日小鹏G6上市,理想首款纯电MPV车型也预计在今年年底发布,“蔚小理”产品升级迭代的脚步持续迈进。

在今年价格战如火如荼的市场中,成本控制能力对于企业的影响被放大,甚至到了决定生死的程度,而理想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高的销量成绩帮助理想率先连续季度盈利,理想一季度净利润达9.338亿元,环比增长252%。

而蔚来和小鹏在销量、毛利率同时下滑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摆脱巨额亏损的情况,蔚来的净亏损达到了47.4亿元,相比去年4季度有所收窄,但依然亏损较为严重,小鹏净亏损23.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有人想吃饱,有人想吃好

业绩报告指出,截止到2023年3月31日,理想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有650亿元;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定期存款有341.2亿元;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长期定期存款有378亿。目前来看,理想的财务状况较为健康,而小鹏与蔚来靠着这些资金还能撑一段时间,但同样要思考如何增收、提高毛利率。

理想目前来看是最为春风得意的了,但如何保持增长态势、维持盈利状态,仍然是其要考虑的重点。一方面,在诸如上海这类城市里,当混动不享受绿牌优惠政策之后,理想的销量直线下滑;另一方面,理想今年年底要推出的纯电MPV,是理想首款纯电产品,在目前纯电市场如此内卷的情况下,理想纯电能否复制理想增程的成功,还是一个疑问。

而蔚来有着更为宏大与长远的品牌愿景,在换电站上投入巨大,在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都有自研团队,甚至开发了蔚来手机,短期来看投入带来的效益微小,需要在长远的未来里逐渐赢得回馈,而这种花钱大手大脚的模式,能否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遇到挑战的时候及时转变,提高资金和人力效率呢?在当下焦灼的市场局面,“绝不降价”的蔚来也开始降价换销量,全系新车售价下调3万元,这也是为了寻找新出路。

“蔚小理”中最危险的可能就是小鹏了,曾经小鹏是2021年的新势力销量冠军,但在2022年被蔚来、理想、哪吒反超,寄予厚望的小鹏G9单月销量最高仅4020辆。相比理想的“家庭”标签,蔚来的“服务”,“科技”一直是小鹏的标签,尤其是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但现在许多车企都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特斯拉的FSD有望今年进入中国,小鹏遭遇友商的技术挑战,同时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感知度还不高,如何提高用户在这方面的接受度也是一项挑战。

不过小鹏的困境可能即将发生改变,小鹏G6预售72小时,订单超过25000个,根据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提供的数据,小鹏均店新增订单40-45台。未来小鹏在新车定价方面也会更加谨慎,何小鹏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小鹏汽车在定价上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占领市场更高的地位。

只是今年市场内卷加剧,还有许多未知数,包括特斯拉新款车型的上市,比亚迪新车动作的推进,以及像上汽集团签军令状进攻新能源车市场,“蔚小理”生存状况将如何变动,还要看接下来的表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新技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