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这个法师讲得对吗?

佛教 这个法师讲得对吗?生如法师《观行五蕴断我见》摘录
46、怎样参禅明心走捷径
意识的分析思惟理解的内容属于解悟,这是因为定力不太好,没有深入到意根,意根不明理。如果定力好,意识的思惟就能深入,少于表面肤浅的理解。定中意识动得慢,就能调动意根的力量,让意根的思量性起用。那么意根自己明白了,意识肯定就明白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定浅意识分析成分多时,意识虽然容易明白,但是呈现给意根的证据不足,意根自己的思量性也不足,意根就不明理。意识少于分析用心,交给意根多用心,多思量,就能证悟五阴无我。意根确认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能改变自心,改变身口意行,改变业行,改变业种。这样修行是走大捷径。
想要意根多用心,现量证得,就要深入禅定,意识少动,这就是参究的原理。古来禅师都是这样教导学人离心意识参禅,不要分析,不要情思意解,可是其中深深的道理他们不一定懂,不知道这是意根的功用,与意根相应,因为意根的运作属于唯识种智的范围,很多禅师并没有生起唯识种智。断我见的原理也与参禅的原理是一样的,也利用意根,让意根暗自用功思量五阴无我性。意识在定中思惟深细,动得慢和深,这样就能深入意根,然后才能与无我性相应。
把意根的所有功能体性作用都挖掘出来,修行就是大捷径,而且是最大的捷径,我们就能跳跃性修行,成佛就非常快速了。🙏🙏🙏

这个法师说的都是自己的理解,修行境界不到理解未必完全正确,或者说我们境界不到根本无法正确去理解。佛教讲究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从某种境界来讲这些话可以是正确的,但是对境界不到或者说更高境界来讲又可能不合适。(好比佛教讲四大皆空,但是空和有是一体不二的,阿罗汉圣人由于太执着于空所以只是阿罗汉,菩萨的层次更高所以才更能体悟“空有”的一体,但只有究竟的佛才能彻底完全无误的明白其中的关系)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讲修行就是大捷径这句话没错,但是这是从自力的角度来解释的,如果跟念佛相比,念佛才是最大的捷径,因为不是靠自己是靠佛力救度,我们修行的功德利益再大跟佛力一比就好比是一滴水和大海的差别。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8
不说对错,直说这个“慢”字,有些不妥。
身心的名色法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不断的生灭,从这方面来说,没有快慢的说法。如果一个刹那有正念,就有觉知,就能觉察到名色法,一个刹那丢失了正念,就觉察不到。由于我们的心太过于散漫,一百个刹那中可能看到几个刹那,其他百分之九十的刹那的信息都没有获取到,那么我们就没法明白名色法因缘生灭相续的真相,也就造成了有“我”的假象。随着我们正念不断增强,能觉知到越来越多的刹那,定力也不断增强,能更细致的观察目标,我们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接近真相,直到我们的心积累了足够的智慧,就能用智慧破除有“我”的邪见。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能看到的现象会变现得断续,比如一般人看手机和电脑,是连续的画面,修行深入后,能看到里面明显的生灭断续相,因此,这样看来,心并不是越来越“慢”,而是越来越“快”了。如前面所说,也并不是越来越快,而是觉知越来越连续,越来越深入。如果掉到这个“慢”字里,很容易变成培养愚痴的心,越打坐越变得痴痴傻傻的,木木的,也没增长智慧,问他觉知到什么,也什么都答不出。
快慢之说,之所以必须指出不妥,是因为以这种观念,很容易认为有一个主体有快慢的差别,那么因为对“主体”的执着,会把觉知当做是“我”如如不动不生不灭,那么心就会造作,抢座主宰,抓住觉知,呵护这个觉知不放手,那就看不到觉知的生灭,就没法破除我见。慎之慎之。追问

感觉您这个刹那说是正解啊,一定是有实修的人才能提出来的,只要把每一刹那的念头都转为正念,相信就能证果了

追答

光有每个刹那的正念还不够。在佛陀出世之前,无数人精通四禅八定,他们每一刹那都具有正念,但无人证悟。要证悟,必须要有正见的种子,而最初的正见,就是佛陀证悟后领悟到的,无常苦无我。如果带有“我”的邪见,就无法证悟。有了正见,有了刹那刹那的正念,还需要选取五蕴作为观察对象,不断研究,让心明白和接受“无常苦无我”的真相,才能积累积累智慧,最终智慧会破除邪见,从而证悟。

所以,意根,第七识,第八识,如来藏,这些必须都要小心应对,一旦认作是“我”,慧命就断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8
其实不用这么复杂的解释 他自己说完 都糊涂!!

就是一个明心见性 的问题
明心见性----就是使人废弃邪见,矛盾永息、疑惑永灭而已.
观五蕴等同观一切法 观五蕴皆空 等于观一切法无我
第3个回答  2018-09-18
这个法师我不评论,禅宗最好看真正开悟的祖师的言论,个人认为《顿悟入道要门论》和《六祖坛经》讲的已经很清楚了,现代的你也可以看元音老人的言论。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8-09-18
要看你是想获得什么法利,才能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