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和包青天谁的官职大

如题所述

狄仁杰官职更大,狄仁杰最高官职是宰相,包青天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

1、狄仁杰介绍: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2、包拯介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扩展资料

1、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2、宋朝官制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 “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官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6

狄仁杰官职更大,狄仁杰最高官职是宰相,包青天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

1、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终身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

他为治理国家和许多地方立下过汗马功劳,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同僚的陷害与打击,几起几落,甚至于数次危及到人身安全。

但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2、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扩展资料: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庆历三年(1043年),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包拯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

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

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

包拯小像(宋濂书传)包拯小像(宋濂书传)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狄仁杰官职大,狄仁杰最高官职是宰相,而包青天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

狄仁杰介绍: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包青天介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扩展资料:

唐代官职介绍: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宋朝官制介绍: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青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22
  狄仁杰官职大,狄仁杰最高官职是宰相,而包青天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第4个回答  2019-06-07
【最佳答案】
论官职狄仁杰大一点点,论权力包拯比皇帝还大,相当于最高人民检查院院长,国务院秘书长,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负责查捕高级贪官,法律政策出台,还能调动军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