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害怕死亡

如题所述

一、死亡是恢复 “无我”状态

世界原本就没有“我”的存在,多一个“我”不多,少一个“我”不少,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非要有“我”的存在不可。

但我出现了,百年归老之后又恢复原本没有我的状态,因此我白白赚了在世的这几十年,让我见识了这个缤纷的世界,死亡只是被按下了“恢复键”而已。

二、意外并非与我无关

中国人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是意料之外,每个人都没有特权豁免被“意外”击中。

但我现在过得好好的,平安地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假如能活到自然老死,这样比意外死亡的人多活好几十年光阴,“死亡先生”待自己也算不薄了。

三、“生”与“死”二选一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生孩子。既然死亡是那么可怕,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孩子遭受死亡的痛苦?

说到底我们惧怕的不是“死”,而是惧怕失去“生”。而“死”就短暂的一瞬间或一段时间,“生”却可以挥洒好几十年,“生”当然比“死”划算了。

四、与动物相比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遵循有生有死的规律,就像每天的太阳有升有落那么平常。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动物被吃掉时,同样经历挣扎和嚎叫,相信濒死的痛苦跟人类无异。

五、公平机制

很多人都有对现实的不满,先天资质、成长经历、教育程度、工作待遇、机会运气、人生遭遇等等。

这个世界本来就毫无公平可言,假如你有愤世嫉俗的倾向,那么“死亡”的存在会还你一个公道,死亡是一个绝对的公平机制,无论王公贵族、黎民百姓,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是赤条条地出来,也赤条条地回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4
完全不怕死是可怕的,但也不能太怕死,那也会影响我们的生存质量。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倡一种中庸的生死观,既怕又不怕,适当地怕,在某些适当的时间怕。比如现在夜深人静,适当地怕一会儿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能让人产生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体验。向死后生,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整个生命,就是学习死亡。整个人类哲学的意义,就是理解死亡。我觉得西方人对死亡谈得特别多,思考也很深入。所以西方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比较坦然,也比较平静,虽然他们也怕死,但总的来说更有一种理性的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