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父子关系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11-09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与父亲关系很好,父慈子孝。

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江苏东海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朱则余任东海县承审官十余年,两袖清风,官声极佳。父亲朱鸿钧本姓余,后承继朱氏,读书出仕,一路升迁到徐州榷运局长的高位。

在朱自清出生之前,朱鸿钧本来有两个儿子,却不幸先后夭折,因此朱鸿钧对朱自清视若至宝,不仅高价聘请名师教导朱自清,还在朱自清才11岁时,就操心起儿子的终身大事。

朱自清婚后去北大求学时,朱鸿钧不顾年迈体弱,蹒跚着送朱自清去车站。离别之际,朱鸿钧两手攀着铁道边沿,努力穿过月台,以便替心爱的儿子买几个橘子带在路上吃,就此为《背影》的创作留下了一段宝贵素材。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但作者毕竟不是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他却又释然。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流连在无边荷塘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朱自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