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老师因家庭情况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

有些高校的大学老师,在开学季会以调查学生家庭情况的名义了解条件好的学生,有时候挺恶心的,大家如何看?

第一点:素质与性格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和睦有爱的家庭里,所以那么他会非常自信开朗,与人交流时大大方方;
大部分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话,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就会导致他产生不自信或自卑的心理,甚至在讲话时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老师想要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时,仔细观察他的性格与素质,就能了解一二。
第二点:行动
家境好的学生和家境一般的学生在行动上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家境好的学生每个月生活费都会较大学生平均生活费高一些,在平时的开销中也会比较潇洒,消费能力占中上等。
对待同学也非常大方,请同学吃饭也不会觉得有压力。而家境一般的学生就不会这样消费,看到心仪但价格贵的东西时,他们会在心里犹豫,衡量这个物品的价值。而他们虽然对待同学也会比较大方,但外出消费的能力还是基于自己生活费水平上的。
第三点:对钱看重的程度
由于家庭情况好的学生从小生活就比较富足,上学后生活费也比较高,所以不是很看重钱。而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听到父母说赚钱多么不容易。
当他们想要得到一个物品但物品价格高一些的时候,家长们就会说:这是我们省下钱给你买的。虽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实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里负担,把钱看得越来越重,甚至逐渐变得虚荣。如果老师不及时做出引导,因为“虚荣心”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老师要做出榜样,不因为学生家境而区别对待任何孩子
经济情况的不同会导致孩子们的性格三观都有所差异,老师要做的就是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这是对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教师中存在很多“势利眼”,开学前会了解学生家长是做什么的,然后区别对待学生。
这样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家境不好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学习成绩下滑,还会影响学生的三观。
所以老师要用相同的态度对待学生,毕竟来学校是学习的,和家庭情况的好坏无关。
*给孩子输入好的三观,培养学生责任心与爱心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所以对他们三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自身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但这个阶段的他们,又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因此老师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用切身行动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价值观
俗话说:说得多不如做得多。想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进行教育是不行的,还要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
因为很多道理和事情,没有感受过,学生是不能有深刻体会的。只有真实地接触过,实践过,学生们才能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多一些人生的感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5
我看待大学老师因家庭情况不同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大学老师不应该因为家庭普通而区别对待学生,如果因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大学老师更加关注关爱这样的学生
第2个回答  2022-09-12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毕竟现在的经济比较萧条,脑子越来越活,都想搞一些灰色收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