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静虚村记》的读后感怎么写??

很急很急~~~500字的《静虚村记》读后感

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美是贾平凹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在《静虚村记》中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卷。

“静虚村”是一个偏离市区的地方,显得既原始又古旧,但是因为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所以得到贾平凹的盛赞: “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更有甚者,贾平凹还以写意性的笔触描绘那飘香的槐花饭、甘甜沁人的井水、夜间从窗缝钻入的蝴蝶、彻夜鸣叫的蛐蛐和粒粒如粟的鲜玉米,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并且,即便是日常生活的记录,比如吃饭、喝酒、聊天、洗衣、种菜、养鸡等,在他灵敏的笔下让人感觉到诗意盎然。而贾平凹最想告诉我们的却是,这个自然素朴之地,不但民风淳朴,而且人美心也美。对于日渐趋利庸俗的社会来说,这样的地方是多么难得的。而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统一,让人神往。

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是一个“清净”的地方。它甚至“拙扑”的像“一首古老的民歌”。同时与自然的接近使得这里的人们极易受道家“知足观”的影响。他们是山野人,住着茅屋,但并不觉得寒酸;虽然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但他们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他们没有心灵的束缚,没有形体上的痛苦,一切的活动在这里,都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而行动的。而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的脉搏和着山山水水的心率而跳动。自然赋予了他们一切,同时也昭示了一切。

《静虚村记》中的和谐美也源于自然的人化。在《静虚村记》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见人心灵的投射。

人在呼唤自然,自然也在回应人类。作者厌倦了城市中的人情冷落,静虚村便有“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就连那茅屋梁上的燕子也颇解人意的“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这种自然与人的默契已超出了人与人的交流,它是作者内心纯净无念时产生的,而这一时刻人即是自然,自然即是人。他们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即“天人合一”以及佛道思想。

贾平凹的散文散发出以超越为特征的禅意。禅的超越不但超越语言、理性,而且还超越生命与万物和时空的隔阂,最终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禅宗那则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见山还是山,再见水还是水”的语录,就直接表达了对人的生命与客观世界高度融合的向往。这在《静虚村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 “静虚村”这个古朴、宁静而温馨的地方,作者那颗被纷扰的现实世界弄得焦躁不安的心得到了抚慰,心境变得如 “静虚村”一样静谧、清淡、平和。人世间的一切苦痛荣辱全都忘却于脑后,吃饭、喝酒、养鸡、种菜、聊天,甚至还与村人一起疯跑……一切都可以率性而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事实上这就是贾平凹所希冀的那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也是禅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体验与感应。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和一种艺术追求,“这既是个体生命超越狭隘眼界,将一己存在汇入无限的宇宙大流的高超生命智慧,又是个体生命自我提升、完善,汇入无言的宇宙大美的创造性的诗意境界”

总的来说《静虚村记》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物都与人的世界交织,成为有灵性、有诗意的生命。

贾平凹在《静虚村记》中把传统诗化成一种符合人性的自然存在,一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和心灵结构的文化时空。将他们彼此交融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