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吃晚饭吗???

如题所述

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时从菇毛饮血逐渐进化到养生这一文明习俗。不过,中国的三餐习惯,从庄子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语句中,可以证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国人已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有诗曰:“疾行逾白步,健饭每三餐。”也可以说明,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的习惯,非常普通,至于疾行逾白步之说,则相当于今日的体育锻炼。恰如民谚所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饱食之后散散步,助肠胃消化,对身体有好处,看来自古皆以为然。
不过,佛教中有一派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
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长庆集体》十九《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却是对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只是,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身养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吃饭呢,即使不遵守佛律——过年不食,但只要在吃饭时,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宋民间避瘅口诀又说:“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这卯时系指清晨五至七点之间,申时则指下午五至七点之间。早晨五至七点,一般人都是刚刚起床。一起床就喝酒,乍然听来,似乎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庆集》,发现白居易恰恰就是一个最爱喝卯时酒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卯饮》,歌颂在清晨喝一盅酒,快活似神仙,诗句云:“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看来他是在早晨五至七点种喝一杯酒再睡一觉的。其另一首《卯时酒》的诗,也盛赞“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醉吟》一诗更有这样的诗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唐人起床据史载特别早,朝廷上朝大约都在早晨六点,他却在早晨吃杯酒睡觉,到了中午寺庙都打钟了,心头那卯时喝的酒仍然酒意未消,由此看来,大约要拖到下午才上班了(白居易当时任杭州太守)。
唐人起床特别早的事,有笔记书札记载,当时的人请客人吃饭,客人都是在早晨天还不亮时,即动身上路赴宴,走在路上,斜月尚明。这虽然可以解释作当时交通不便,赴宴要在路上走许多时间,但也可说明唐朝人的宴会。大都在午前,请客人吃的是午餐。宋苏坡却不是个起早床的,从他的诗《答黄庭坚见寄二首》之一“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两句诗来看,早上五至七点人家叫他起床,他把衣服都穿反了。另外,书生秀才也大都睡懒觉,宋王炎的“双溪诗”中有一首就对诸先辈的“书生卯饭动及午,姜掺菜丝烦自煮”,大作同情语。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答东野诗中也说:“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形容了诗人东野的贫困和懒。而如果秀才诗人通宵达旦地吟诗读书,到了早晨的五至七点卯时才睡觉,民间避瘅诀的“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又一点也不足为怪,卯前酒肯定也并非一起床就喝的酒了。
现代医学证明:早餐所食系一日消耗精力所需,而晚餐过饱,食必不消化,故新的保养口诀是为:“早餐吃得好(指营养),午餐要吃饱,晚餐吃可少。”这是精确计算了卡里路与能量的关系作出的结论,与中国古人的饮食习惯,不无巧合地大致相同。可惜海外华人虽明知如此,一般的饮食习惯却恰恰是“朝餐动及午”,晚餐是下班回家后,大煮大烧,吃得非常好又非常饱,这就既不符佛律,又并非养生之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有些人真是太愚昧了 古时候的的确确是吃两顿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世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不知道的,不要因为自己知识贫瘠,就好像没听过的事情是错的一样。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上古典文学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一个古典文学博士就给我们讲过这个事情,后来我又看了一些书,确实是吃两顿饭。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常说吃喝嫖赌?这里的吃不是说吃的很奢侈浪费,而是指得是吃晚饭。我们国家在很多朝代都是大兴佛教的,佛经有云:过午不食。一点之后是绝对不准吃饭的,否则就视为不敬。李世民下面有个大臣 具体的名字我记不清了 有才气人品也好,却被李世民视为一个猥琐的人 就是因为他吃晚饭。他由于身体孱弱,后来被特批可以吃晚饭。唐朝时候佛教在国家的地位想必不用我赘述了吧,皇帝都这样做,百姓敢不从?而且那时候大家很多都信佛啊菩萨的,所以这样做很正常,这样的传统一直在延续。
  包括我们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自传一类的书,他老人家一直都是吃两顿饭的,当然由于主席的生活起居比较特殊,可能有时候一忙就是一两天不睡,所以睡得时候可能会睡十几二十几个小时,所以凌晨醒来也是很正常的,这一顿饭就相当与晚饭了,但是一天吃饭的次数也绝对是两顿。
  至于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吃三顿的,那是因为解放后,我们的苏联老大哥,派了很多科技人员来支援我们对吧,这其中 包括一些医生啦。他们觉得我们吃两顿饭的做法不科学,说这样满足不了一天的膳食需要,所以推广一天三顿饭,那时候 我们对苏联专家的话是崇拜的很啊,所以全国就推广了啊。而且古人7点多就睡了,3,4点就要起。而我们现在12点前睡觉就算早了 再吃两顿估计大家都会饿哦。
  不过晚饭少吃一些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所谓的晚饭7分饱。

参考资料:很多古书上都可以发现古人的起居习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08
古代没有手表、怀表、手机、时钟等计时的工具,虽然官方有特制的计时工具,如滴漏,但民间没有。怎么办?普通百姓就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加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生存的自然环境影响,所以劳动、休闲、吃饭、睡觉的时间也与此相适应。
古时的早饭,就是在刚刚升起时进行,晚饭就是在日落时进行的,白天要劳动,到了中午时候肚子饿了要充饥,就叫午饭。因此,多数地方还是一日三餐。也有少数地方,他们的生存环境条件特殊,劳动时间的安排必须要与之相适应,衍化出了特殊的生活习惯。如有的地方没有吃晚饭的习惯,有的地方却在很晚才吃晚饭,俗称夜饭,有的地方只好每天做一顿饭,有的地方却要吃四顿,如果通宵加班劳动,还要吃夜宵。
至于说不吃晚饭养生,只是少数“学者”的观点,不是民众的普遍的做法。主流仍然是晚饭“宜少”。
第3个回答  2019-12-10

不吃晚饭肯定是能瘦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营养缺乏,难以坚持,对胃也非常不好,那应该怎么做呢,1早餐和午饭的营养必须充足,尤其是蛋白质,2提前准备一些低热量的小零食,在晚餐或者坚持不住的时候吃一点,3早点休息

第4个回答  2020-01-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