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如何翻译

如题所述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的意思是“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项羽天下的,一定是沛公刘邦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其中鸿门宴时,刘邦借机溜走,张良献上白璧与玉斗,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在地上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是汉代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了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及刘邦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扩展资料:

通过对这次鸿门宴的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司马迁写鸿门宴只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实际上,当时的宴会场面是很盛大、很热闹的。随从项羽入关的赵、燕、齐、魏、韩等国诸侯王及主要将领都参与了。他们虽然没有被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实写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的存在。正因为人都在场,才制约了项羽的言行,启迪了张良的智慧,帮了刘邦的大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项羽本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4

翻译为: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出自西汉司马迁《鸿门宴》,原文选段: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项羽作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劲敌,曾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君主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大于褒。而司马迁却不同,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文章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唉,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日后一定会被他俘虏!
这是鸿门宴里的范增的话。O(∩_∩)O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20
唉,像你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你一起图谋天下霸业,将来夺得你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刘邦,我们这些人将来一定都被他俘虏了!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高中语文里的标题是鸿门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