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五谷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五谷即粟(稷)、豆 、黍、麦、稻 。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俗名分别为 黄米、谷子(北方俗称小米)、水稻(俗称大米)、小麦(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类
  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本人在农村插队时听老农口述)
  有句欲语称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就是四肢,就是怕走路,怕动手干活;五谷就是指:谷、黍、麻、麦、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懒人就没有分变事物的本质了,变相的说一个人懒。因为古时大多数人都是农业劳作,不去劳动的人,到了农田也就不认识什么样子的农作物是五谷了,尤其幼苗小时候样子有点相似。 谷的特征是生活在北方的干旱地的几种作物。 所以五谷不可能有稻。谷子去壳,就是现在的小米;黍子去壳,就是黄米,磨粉可以做糕,北方欲称:黄糕;麻主要是用来农作生产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瓜子一样的吃法,就象黄豆一样的大小,他的茎的皮,也可以做绳子,麻衣,麻纸,是很好的粗纤维,去皮后的茎,古时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感觉,现在的皮与杆,可以提炼纤维,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麦子,与豆子,大家都知道,这就不多介绍了。 不同说法 “五谷”即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得出了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十二纪”篇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第2个回答  2013-09-23
简要说五谷是指稻,禾(小米),稷(高粱),麦,菽(豆)。
水稻是一年禾本科职。有两种分法,这里省略。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北方通称谷子,为一年生本草植物,属禾本科。
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类:杆高茎细含甜汁的叫芦穄,即糖用高粱;茎杆较短无糖汁的叫高粱;还有可做扫帚的散穗高粱。
麦为单子叶植物,是颖花植物。有两种生理类型:一种是越冬生小麦,一种是春生小麦。
豆类泛指所有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 在成百上千种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广为栽培的豆类作物不逾20种。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根据豆类折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大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烹饪时通常用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的主料及辅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五谷包括火谷,悬谷,金谷,水谷,土谷。

火谷,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谷,包括大豆、小麦、大米、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悬谷,包括苹果、梨、柿子、李子、板栗等众多的悬挂结在树上的水果。
金谷,包括西瓜、南瓜、豆角、葡萄、猕猴桃等藤蔓植物上的果实。
水谷,包括莲藕、海带、菱角、海菜,还有水本身及这些水生植物
土谷,包括白菜、萝卜、土豆、红薯等等众多的蔬菜。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第4个回答  2015-08-18
1、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2、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而古代的“五谷”一词,一般是指的是:粟、豆 、麻、麦、稻;同时五谷亦可为泛词,泛指农作物或农产品。可延伸为含谷类或以土生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和饮品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