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 关于他人品,性格的故事 以及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如题所述

1、失人心者不得天下——谈项羽失败的必然性自古王朝灭亡,皆因失去人心,众叛亲离。而失人心又分两种,一种是百姓得不到温饱,一种是近臣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项羽在沤门宴中犯的便是第二种。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个莽夫,言下之意便是说他不够聪明。论智商,他决不会低于刘邦,不然,他怎样做得西楚霸王。所不同的是,项羽聪明,在于他是将才;而刘邦聪明,在于会用人。看项羽麾下文有范增,武有项庄;刘邦旗下文有张良,武有樊哙;应该说是不相上下。但刘邦的人才得到了充分利用,而项羽的却形同虚设,相当于刘邦比项羽多长了几个聪明的脑袋。 项羽不会用人,与他的性格大有联系。项羽人直爽,待人真诚,这点他对樊哙的态度上便可知晓。正因为他待人真诚,所以才相信了所有的人。在鸿门宴中,与项羽说话的有范增、沛公、项伯、张良、项庄,其中沛公、项伯、张良是敌对方的,范增和项庄是项羽方的。若说项羽不信任范增,那他也不会同意项庄舞剑;若说他不相信沛公,在樊哙对他说理时,也不会不应。项王欲综合所有人的话来自己判断,结果反而犹豫不决。直到得到刘邦已经逃走,才颇为后悔。如此的反复无堂,使他的手下也很难捉摸,以至项庄舞剑不能得逞,让刘邦有了可乘之机。 不过,项羽也有值得同情之处。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与范增相比较,那当然更亲一些。家贼难防,项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人也会出卖自己。 将项营与刘营比较,刘营的几个中心人物上下一心,事半功倍;而项营中的人颇有分歧,项羽与范增也不能做到和刘邦与张良那样配合默契,更何况出了项伯这样的内奸,以至君臣得不到统一。所以,失败就在所难免了。(张晓栋) 2、从鸿门宴看楚汉相争中项羽失败的必然性项羽必败,这一点从鸿门宴即可看出,理由如下。 一、项羽性格上的缺陷 项羽起于陇亩之中。他能聚集如此多的兵力来反抗暴秦,很大原因是他的豪侠之气。他怜之士、不超高频个人得失、出战时又一马当先,博得了有识之士的好感,这在联合各派讨秦时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便当秦已灭,主要目的为转为争夺天下后,这种性格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不拘小节,就难以提防原本同盟间的暗箭,怜壮士,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看看其人所属就滥施感情,而且并不是政治上的故作姿态,那就比较危险了。试想,不将争夺天下的壮士一一除去,保命尚且困难,又何以坐拥天下。这无疑是他的出身带来的视野决定的。他简单地认为,自己怎么对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己。以为自己的手下永远都是忠于自己的。这显然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思维。连获得胜利的刘邦也因为在称帝后没有将部下的实权及时消除,而引发了不小的叛乱,项羽又怎么可能稳固江山呢?毛主席曾在看过此文后写道:“项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刘邦则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所用部下缺乏远见 刘邦手下的将士无一不是有谋略之士。即便连樊哙这类早年以杀狗为生的人,在刘邦张良等的调教之下也能在鸿门宴中说出如此具有外交色彩的辞章,让项羽语塞。其余诸将便可想而知。反观项羽,除了范增,其余的人都是些空有一身力气的武人。譬如项伯,跑去通知张良逃命是否算泄露军事机密就不深究了。但他帮助刘邦设计与求情,甚至还在项庄舞剑的关键时刻打乱范增的部署,以身护刘邦,致使其逃走。这毫无疑问是通敌卖国的行为了。跟了自己十几年的人这么容易就被敌人欺骗、收买,这无疑是项羽用人上的失误。用了这般部下,最终的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三、范增的失策 历史上都认为范增的谋略是相当高的。但我不这么看。至少在鸿门宴中看不出来。当时项羽有多少兵力?四十万。刘邦呢?跟随的只有百余人。且项羽当时手握天下的实权,他说刘邦想要谋反,天下有谁敢相信?以范增之智,挑拨起项羽的怒火应该不是难事,万人一拥而上,即使刘邦所带个个为武林高手,怕也是要被剁成肉酱的吧?有四十万大军而不用,知刘邦野心大却不敢大胆除去。难道用项庄舞剑之计杀了刘邦,其他诸侯就看不出来吗?既然要杀,又何必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法,反倒让诸侯看轻了。至于最后范增又拔剑击斗,仰天长叹,不过是其自作自受的结果罢了。3、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项羽,史称西楚霸王。秦朝末年,他起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但最后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之时,败给刘邦,自刎乌江。项羽的失败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项羽曾经有过除去刘邦的机会,在鸿门宴上范增一再暗示他痛下决心除去刘邦,可项羽最终当断不断,失去了最佳的机会,抱恨终生。曾几何时,项羽也有过破釜沉舟的气概和决心,为何如此决心在鸿门宴时一去不返,痛哉!悲哉!反观刘邦在觉察事情有变时,毅然离去,逃出虎口,从而保存了自我,取得了江山,开创了五百年的汉家基业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项羽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往往会过分仁慈,在危难时刻总是自己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而刘邦在逃脱鸿门宴之时,竟然撇下张良——自己重要的谋臣,此人之险恶由此可见。历史上有功绩的君王像李世民、赵匡胤,甚至是刘备都曾经放弃过仁慈。刘备以仁服众,但在夺取同宗刘障之西川时,他曾想过仁慈?——没有。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业,作为君王仁慈是必要的,但当仁慈成为绊脚石时,就应毅然地放弃,保全大业为重。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项羽此人性情太质直,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同。轻易告诉刘邦告密的是曹无伤,自己又过分相信项伯之言,后来中了离间之计,以至失去了谋士范增。此等之人,岂有不败之理。 综上所述,项羽连三种品质中的一种都没有,这便必然会失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关于他人品,性格的故事 以及他最终失败的原因项羽 人品:一般化 会稽郡郡守邀请他去同商抗秦大计,他却把人家杀了,把人家不对收编了。 坑杀了十几万秦军战俘 火烧阿房宫 性格:行事光明磊落,但是又妇人之仁,意气用事 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前期为救赵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等从刘邦手里接手洛阳后,居然自己运着金银珠宝回去做他的楚霸王去了,而且是一路烧杀抢掠。刘邦酒肉之徒进洛阳后都秋毫不犯,这点高下立判。 有多次机会杀刘邦,但是项羽却不肯下手,就因为和刘邦称过兄弟。 最后决战了还在思考女人战马,只能说他英雄气短吧。 最后乌江自刎,也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第2个回答  2013-09-23
项羽力能扛鼎~作战勇猛。后世评价其有勇无谋,我觉得是不公正的。仅靠勇猛能创造巨鹿,彭城两大实力悬殊的战役是不可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性格,太自视过高,而且残暴,因为自己太强大而遮盖其他人才的光芒。刘邦在对其作战的后期其之前的部下,陈平和韩信一文一武起了很大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23
有勇无谋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残暴 这些原因导致项羽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