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到南京的轻轨何时建好?走向如何?

如题所述

南京至安庆城际轨道穿越我市方案的初步比较
    预可报告中,南京至安庆城际轨道在我市境内有40公里左右。设新马鞍山站和新当涂站,通过我市境内的方案有二个:
    
    方案一:沿既有宁芜铁路东侧的并行方案。经慈湖进入马鞍山市区,与既有马鞍山站建城际客动站,出马鞍山后经过宋山东侧跨采石河,襄城河进入当涂县,跨姑溪河后在既有毛耳站北端设毛耳山城际站。.
    该方案的优点:(1)利用既有线通道,对沿线城镇不造成新的分割,不影响城市向东的发展;(2)有利于统筹解决宁芜铁路东西方向道路问题,实施立交道口等整体改造,提升城市形象;(3)靠近人口密集,便于市民出行,吸引客流;(4)在客运线运营初期在客流不足的情况下,为货运创造可能与条件。
    
    缺点是(1)投资较高,比推荐方案多了4.95亿元;(2)城际轨道全封闭,全立交,相邻既有线平交道口需全部改立交,改移道工程量大。且实施困难。(3)对既有线干扰大;(4)拆迁量大,城际轨道线路转变半径曲线采用4000米以上,线路走向切割雨山工业园,沿线的居民住宅区,跃进桥,马鞍山站均需拆迁改造;(5)设站条件差。马鞍山站需改造,当涂站需设在当涂县城以南5公里,旅客出行不方便。(6)加重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难度。
    沿既有宁芜铁路东侧的并行方案。经慈湖进入马鞍山市区,与既有马鞍山站建城际客动站,出马鞍山后经过宋山东侧跨采石河,襄城河进入当涂县,跨姑溪河后在既有毛耳站北端设毛耳山城际站。该方案的
    
    方案二:马鞍山取直中方案。该方案考虑到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在葛阳山东2公里进入我市,沿宁马高速(东环路)东侧向南,在东环路以东约300米,霍里山北3公里设马鞍山站后,绕避阳湖塘互通立交,选择合适的角度上跨马向铁路、机场高速,马芜高速。
    该方案的优点是:离城市中心较近,方便居民出行,对城市东向发展带动较大,避开了马塘矿区。缺点是穿越分割了大学城、安工大东校区对市区和当涂远景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形成新的城市分割;在城市北侧可能开挖葛羊山,另外需要调整电力线廊规划,线路较东方案稍长,造成城际铁路与东环路之间近300米的城市规划用地无法使用。
    
等二三年轻轨修好后,马鞍山到南京只需要10分钟左右,这等于变相的南京把马鞍山变成了南京的一个区或下辖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4
晨报讯 南京地铁三号线林场站,将建一条轻轨通向安徽滁州;南京地铁二号线仙林东将建一条轻轨,通向镇江,再从镇江通向扬州;南京地铁八号线,将从板桥站建一条轻轨通向马鞍山……昨天,在紫金山庄召开的第二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向与会者描述了未来的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愿景,初步构想了未来都市圈内的快速轨道交通。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表示,南京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了加紧都市圈之间的紧密圈层,规划提出了由南京外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向外延伸,建设都市圈轻轨,辐射紧密圈层的通勤出行。这个初步构想是:地铁三号线与滁州之间、八号线板桥站与马鞍山之间、二号线仙林东至镇江和扬州以及禄口国际机场到高淳的4条轻轨。其中,力争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至南京铁路南站)“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南京至滁州轻轨线启动规划;推进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开展宁镇扬城际轻轨线的规划,2012年前争取开工。宁马城际轻轨线开始规划。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构想对都市圈内的近期轨道交通进行了展望,提出南京与临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之间有市际轨道相连,都市圈内60%的县通铁路,初步形成满足日常消费的1小时交通圈。远期的轨道交通设想,是南京与其他7座城市之间都有城际轨道相连,都市圈内95%的县实现铁路通达,南京和临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实现半小时通达。

 【相关新闻】

  南京IC卡有望刷遍11个城市

 在昨天的市长峰会上,南京与淮安的城市交通一卡通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南京已经与都市圈的第三个城市实现了互通。峰会上透露,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镇江、巢湖8座城市以及周边的徐州、蚌埠、泰州3座城市,将有望实现IC卡一卡通。市民持有一卡通IC卡,可以在以上的11座城市刷卡乘坐公交、购物等。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南京都市圈8 3城市中,已经有9座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始交通一卡通的建设。2006年11月,南京与扬州率先实现了公共交通领域的互通,南京与扬州的公交IC卡可以通用。随后,南京与芜湖也开始了IC卡小额消费的互通试点。

  2007年4月,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共同制定了《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5年内南京都市圈交通一卡通在其他7个城市中的通用安排进程。按照规划进程,都市圈8 3城市将在2010年全部实现IC卡一卡通,并且在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小额消费领域实现应用。

  

作者:朱福林 仇惠栋/来源:南京晨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4
天哪,太夸张了吧那么好的啊~~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来得及问呢,还有没想到会有人把这个问题解释的如此清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