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套好的练内功打坐的方法

请大师给我指点下,我一直想去学武功.但是我现在16岁,还在上学没时间.有没有能让我先打好基础的打坐法和调息法?谢谢了.不懂的请不要乱回答,小弟在这里谢谢各位大大了!
各位麻烦说通俗详细点好吗.因为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气感和穴位什么的.也就是说一点基础都没有.

坐式八段锦:
(一)坐式八段锦口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动舌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生。
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脐轮。
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
尽此一口气,意想体氤氲。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
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口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任督慢运毕,意想气氤氲。
名为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去病又强身。
(二)坐式八段锦练法
1、宁神静坐: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静坐3-5分钟。
2、手抱昆仑: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谓之"吞津"。随后将两手交叉,自身体前方缓缓上起,经头顶上方将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时枕骨后用力,使后头部肌肉产生一张一弛的运动。如此行十数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两手掩位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
4、微摆天柱:头部略低,使头部肌肉保持相对紧张,以左右"头角"的颈,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摆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门:作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辘轳:接上式,两手自腰部顺势移向前方,两脚平伸,手指分开,稍作屈曲,双手自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象摇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运动,随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数次环形运动。
7、托按攀足:接上式,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双手作上托劲;稍停片刻,翻转掌心朝前,双手作向前按推劲。稍作停顿,即松开交叉的双手,顺热作弯腰攀足的动作,用双手攀两足的涌泉穴,两膝关节不要弯曲。如此锻炼数次。
8、任督运转: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导内气自中丹田沿任脉下行至会阴穴接督脉沿脊柱上行,至督脉终结处再循任脉下行。

参考资料:八段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7
张苏辰 著
刘 直 整理注释
【内容提要】
张苏辰老先生生于一九○三年八月,为道家龙门派内丹功二十代传人。他涉足丹功,本是出于重疴之下对生命的无限眷恋。然而在经过五十余年的修为之后,他却参破了生命之奥,环顾「过去的友人已无一在世」,乃有了云归之意,遂端坐而化。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生命轮回!
他留下的在「道」中散步的足迹,走进了自古以来「传药不传火」的禁区,如夜空并不熄灭它所有的灯一样,留下一盏蟾光,为逆旅间来往的人指路。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着于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宋张伯端《悟真篇》
注:括号()内容为刘直所注。

自 序
我自幼多病,身体消瘦,到十五六岁时病象更多,怔忡、心悸。常请医生吃药治疗,然一点效验也没有。偶购一本《因是子静坐法》,照书中所讲的方法进行静坐,果然有效,身体逐渐康健,只是没有恒心,练习不太认真,病一好(转)就不坚持了。三年后,终因镇不住命门之精而失败。
三十岁娶妻成家,静坐功夫断断续续,到四十六岁时,患半身不遂症,不能行动,吃中药无效。这时有人告诉我,中医韩大夫教人静坐法,能治各种病症,在无奈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叩头认师。韩大夫欣然应允,赐我法名明一,并告诉我,半身不遂之病,练习静功一定可以治愈,只要有恒心去坐,必然会生效验的。从此我开始涉足内丹功,通了小周天后,把精水化成气团,周流上下。此后,终未再泻一次精,而得到大周天通运,养神还虚。我因为证实了大小周天的运动,才知此功简易可行,惟火候繁多复杂。如今已经九十多岁了,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为造褔苍生,今撰《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结合自己的练功体验,把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各阶段的方法、火候、内景加以说明,供医疗疾病参考用。(《悟真篇》:「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一、筑 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袓国医学的理论,肾为一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以生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炼丹之人要下决心继绝性交,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否则)地户不闭,真气不聚,内丹难结。(《悟真篇》:「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病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效,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悟真篇》:「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每于静坐之前,务要扫除一切杂念,宽衣松带,身体不受束缚,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在膝盖上。把两目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慢慢地收回目光,不偏不依地随心意放在两眼中间袓窍穴里,半睁半闭,外闭内睁观看鼻端袓窍穴内的「空虚之光」,用意不用力、似观非观,观到袓窍内发胀、发紧、感到温暖,达到这个的标准时,再用意念轻轻地引「空虚之光」向脐下丹田照视,内视腹中一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静至于极,到无我无相时,就产生元阳真气,气生则旋动天机,(《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气」)自然会发现腹内温暖,这就是道家所谓的「微阳」或「一阳生」。微阳嫩而不能采,只须以神照原处,继续寂照温暖处,越温养越旺动,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微阳愈动,仍要坚持温养,这是积精累气的要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积累内气也是如此,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持之以恒,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这是修炼内丹的起步功夫。
我从此下最大的决心隔绝妻室,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三十分钟,如是将近三个月,坐的时间逐步增加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以后每次入座后小腹渐渐发热,然梦中泄精,小腹热力消失。可用下面的方法固精:鼻孔一吸气,用真意将生殖器往回一缩,(以)意引(导)头转眼(跟)遂,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鼻孔一呼气,意引头转眼遂,从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往下看。左边升,右边降为一圆周;一吸升,一呼降为一次。如此四个九周,每一个九周一停,用心意将生殖器向上提缩,连提六下,共提四个六下。再静坐意守丹田十分钟,然后用右手掌捂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小腹底,曲指记(周)数,右手围绕肚脐划圆,左边升,右边降,旋摩腹表四个九周,再从右边升左边降,旋摩腹表四个六周,再用左右手捂在背后腰眼上,搓热后把双手带脉左右一齐向前拢到肚脐一碰手。(所谓圈数,只是起个约定作用。)
我年老阴茎不会勃举,下手先控制两眼识神,在练功中,使二目合并着向气穴看,达到心静神亦静时,果然出现阴茎勃举。(吕洞宾《三字诀》:「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悟真篇》:「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千峰老人说:「真阳无念自举,此为离中真火,发生(于)淫根,虽云无念,仍不是活子时动也。若在此时下手采药,名药嫩。因其气不足,易于涣散,故不能采取。非到真正活子时不可采之。如真阳气动发胀之时,急速采之,是为妥当。已过二候气动时名药老,因真气已散故也。」因此我就用两眼闭着,意在百会,把阴茎收回。精气补足,静坐时心无邪念而外阳勃举,阴茎坚挺不倒,这是阳足的表现,应宜采摄:提肛,吸气,眼往上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会阴向后走尾阊、夹脊、玉枕至头顶百会一停;再一呼气,眼遂着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百会下来,走袓窍、绛宫、气海直达会阴。后升前降一圈,如此转七周不等,以外阳自缩为止。如是一升一降,运动元神真火,把精化为元气,升于脑中,还精补脑,丹经上称作「采药」、「采药归炉」,实际就是意通周天。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悟真篇》:「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动机已息,仍然寂照腹中,这是用文火温养生精,俟其再动,仍用小周天武火炼之。(《悟真篇》:「采得归来炉里煅,煅成温养自烹煎。」)这样一温一炼,练至神凝息定,鼻息自断,形成了内呼吸(这是胎息的雏形),一升一降,息息归根,烹炼真阳,内气自然成形——气丘。就这样转**法**轮(即小周天),日积月累,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半身麻木症能举动了,而阳物举的次数越勤了,用转**法**轮外阳不倒时,凝神于会阴穴中,会阴一提,鼻子吸气,意想从会阴穴提到丹田气穴中,再用绛宫之气下沉丹田中,这样一提一降为一次,做七次,外阳可缩。
经过练此三个月后,(精气更足,以至)外阳又不缩回了,在静坐中发现此景时:用右手中指点住会阴穴,身躯向左侧一至,左腿半曲,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式,用鼻连吸三吸,头转眼遂,从会阴穴起,走左侧身外空间,向上旋升,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呼气,连呼三呼,从百会穴下来,头转眼遂,同自身右侧身外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再用鼻连吸三吸,由会阴穴向后走督脉三关,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连呼三呼,从百会穴向前走任脉三田,降到会阴穴。左升右降,后升前降为一次,这样连转七次,待精不动时,外阳缩小,即精已化气,药已归炉。(张三丰《铅火歌》:「急须闭住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此时仍不撤手,身躯由半躺半坐而坐正,再用封固口诀,照前收回精气法,连收三次,然后撤手撤指。将有形之精化为无形之气,这就是炼精化气法。(《黄庭经》:「急守精室勿妄泻,闭而宝之可长活。」)此法万勿轻用,达不到阳精破关射出之象,不能下手采炼。(《悟真篇》:「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因精不发动,无精可采,必须有精动、撞关现象,火候不老不嫩之时,才能用此法炼精化气,上升补脑。
收功,把双手心搓热,干洗脸,轻揉太阳穴、百会穴,起立散步。
我经过练内丹功,三年将身体补足,全身疾病一朝痊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路,也不觉疲乏。(三年筑基!苏老先生的筑基阶段未言马阴藏,在二步功后期出现。李锡堃老师所传为「点滴不漏,静满而无欲,永不起阳,才算丹基成。精门炼固为握固。」三年握固!两位老先生的筑基周期和筑基结果基本一致。)
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继绝性交。可是梦中性交,不易继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初习静功最忌落空,即入坐后任其无为。(《悟真篇》:「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二、炼精化气
筑基功完成后,按着要炼元精化元气。(非后天之精,(《悟真篇》:「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在温养中,照视气穴(「调药」),静极窍开时,会感到会阴穴有跳动、抽动,这是元精的产出之象,就是内药产生(「药生」),必须采精归炉(「采药」)。产药而不采,就好象耕种时,有种而不用,虽运周天徒劳而无益。(张三丰《打坐歌》:「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具体采法是:急用真意提摄动处,鼻中吸气,紧摄谷道,一缩小腹,提引动处之气,沿督脉上升于脑,急开目一睁一闭,用袓窍穴聚摄天光入脑,舌顶上腭向后伸。呼气舌顶上腭向前伸,以迎甘露。闭目凝视上下二气合成一片,再用意引入口中,会同口液,用舌向后一吸,咽至脐下气穴中,收存封固(「归炉」)。这步采取法有嫩老之采,会阴穴跳动之采嫩,若会阴穴跳动时,尚未采取,又觉及他事,则药老矣。如果采药正确,以口中有甘液落入气穴中,是元精化生归炉的验证。(口中津液增多,若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如在功中有数次元精之动,要有数次采取。(《悟真篇》:「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药归炉后即要进行炼药。炼药时用文火,即呼吸要平稳,用双目合一之光,寂照炉内,静候炉中火发。睁开眼皮,用真意引气后升前降转**法**轮九周,再紧闭耳目口鼻,凝神聚气于丹田五分钟,或转卯酉周天一遍,是为固丹封炉功,收功下坐。
卯酉周天的转法是:闭目意引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于头,从头顶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于会阴穴,为一周,转四个九周,计三十六周,为进阳气;再睁着眼转周天,开目用意引从头顶百会穴向身左边下降走空间到会阴穴,身右边上升走空间到头顶百会穴,为一周,转四个六周,计二十四周,为退阴气。左升右降三十六周,左降右升二十四周为一遍。
我在四十九岁时,如是练功近三个月,时刻警惕阳精走失,每晚睡时,炼固精关门法一次,以防梦中泄精。一日入静后,四肢温暖,周身似醉,小腹内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地增加,小腹中似有沸汤,气丘上下冲动,忽然眼前阳光一闪,耳际有风声。(《悟真篇》:「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又过一段时间,小腹中突然震动,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这时应以内呼吸采引气丘,吸气引至尾闾,这股热力,冲开背后脊骨末端,急缩肛门,热力过了尾闾关,如有不动时,吾之元神,一意静守,等待其出动,动则引升夹脊,热力一度一度地上升,升到夹脊关,停住不动,又静守,不动不引,用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热力撞过夹脊关上升,升到玉枕关又停止不动,用真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后脑骨震动三天,觉全头涨大,后脑骨豁然而开,真气盘旋于头顶,很用力地进入脑中,真性气与真命气合一在泥丸宫,再降至印堂,舌尖顶住上腭,静守一会儿,如呼气下放一样,降过印堂而入口中,口中化出金液,紧闭口唇,以防漏出,用舌向后一咽,金液从喉头沿任脉,汩汩有声降入腹内气穴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张三丰《七绝》:「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布甘泉润九亥。从此丹田沾涧泽,黄芽遍地一齐开。」)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功下坐。这是起小周天的火候,从此腹内觉有圆陀轻盈之象,这就是丹经说的气通小周天。(《悟真篇》:「坎电烹轰金水方,人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气通小周天以后,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班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自然运转周天之火,锻炼元精,后升用急意,进火采取,前降用缓意,归炉烹炼。达到三百周天数足,结成小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丹是神与气相抱相凝之产物,起始丹形弱小,必须再进行温养采炼,养成大丹。(张三丰《亲口诀》:「大丹如黍米」。)
经过近半年的静坐,热力依循上述路线不断循环往复,一日夜半子时,小腹热力又复震动,右手自动捂住睾丸,中指点在会阴穴上,这股热力从丹田降入会阴穴,吸抽中指,向后进入尾闾关内,在脊骨髓内,节节上升入脑,口中又化出金液,用舌向后一咽,咽过重楼,啯啯有声地落入下丹田,这就是丹书上说的五龙捧圣髓通小周天运行景象。
从此以后终年不生疾病。此后每次入坐,用袓气照视气穴入静时,就出现真气自转**法**轮。吸则自尾闾至泥丸,呼则自泥丸至下丹田,督任循环,一周一周运动不停,实现了自然妙运。可是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转到口中上腭降下颗颗金液,如淋水之状,就停止不转了,味似甘露。(《抱朴子》所谓「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即此!吕洞宾《灵源大道歌》:「华池神水识者稀」)徐徐咽下重楼,以袓气光送入丹炉中,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此是小坎离交姤运化元精之验。
在静坐中,发现周身如醉时,即是内气发展的动机,要运转周天,**法**轮愈转,感觉内气充盈旺盛;如内气停住不动,故意搬运周天,感觉内气空洞无益。若静守下丹田,不运周天,感觉内气形成了胎息,统体舒畅。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不举、马阴藏相时,(即男性生殖器缩入下腹部)忽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阳光二现」——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是功至炼精化气的阶段。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可再行周天火候了,否则伤丹。(即《悟真篇》所谓:「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我练此(步)功一年,生理上有些变化,身体上出现了轻、暖、冷、重、动、痒、涩、滑等现象,佛家称为八触,在我的体验中,这八种感觉不是同时而发的,而是有先有后,如坐久觉身轻如羽,小腹发热,轨生动力跳动,俯仰,摆动,头部扩大,身高丈余等。
第2个回答  2008-06-17
筑基正法:
练气功就是在修炼身体内部的精、气和神,外部姿势动作并不重要。双腿盘坐后(盘法无要求,自然的盘起来就可以),双手放在两个膝盖上(手自然放松)。只要求头的位置要正、脊背要直、具体的尺度以舒适自然为最大原则。环境要求寂静,室内光线最好不要太强,温度要适宜不能过冷过热,不能太潮湿或太干燥,不能有强风或者雾或水等。

1双目垂帘。睁十分之三闭十分之七。看到眼前的物质却又不能看清楚就是感觉看到的东西都模模糊糊的。
2两耳反听。外界的干扰是无处不在的,要把他们拒绝在自己身体和心灵以外,像到了万籁俱寂的地方,不去想外界的物质,不要滋生杂念,要把心引导到特别特别静的地方。不听外界的任何声音,听自己身体的呼吸和心跳,有意的让自己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体的变化。
3口须塞兑。把嘴巴闭上牙齿合在一起,不说话也不去想语言。
4舌抵上颚。把舌头翻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颚。因为上颚有两个小窝,叫天池穴,它与泥丸相通最容易漏神漏气。因此我们用舌头把它顶上,就好像婴儿在吃奶。
5自然呼吸。随着你慢慢熟练掌握,吸气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深就是你吸气时要吸得多。长指的是吸气是要缓慢。匀就是稀奇的幅度要相同不能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大口吸一会小口吸。细指吸气时像在吸一根很细的线。微就是少少的气。而且要放松呼吸,就好像平时一样不要刻意去想。

心中不可有任何想法,把自己的心和身体通通静下来。但是要把心和身体都静下来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而刚开始能坐得住就行,慢慢的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心里也就慢慢静下来了。开始时坐10分钟就行,慢慢的时间要越来越长,最多不超过2小时。
吸气时腹部应该鼓起来(但是不要太刻意去鼓,只是自然地让气吸到腹部)。而气能也随着你练习时间的加长而逐渐吸到丹田。呼气时自然放松即可。
此法切忌加有任何意念。达到上述要求后完全自然放松即可。

这个功夫是名门正派的入门功夫就是基本功,请放心练习。具体哪派我不能讲。只是与你有缘,传授给你,通过练习,很容易感受到气的存在,并且在自己的慢慢修炼过程中就会慢慢了解气的特点,规律,存在的形式(了解什么是气,他是怎么存在在体内的)。
当你慢慢了解了气。积攒了一定的气的时候,便可以学习更高深的内功练习方法。内功的入门功夫好像是摩天大厦的地基,如果练得好练得正确那么以后的大楼盖得再高都没问题,如果练的不好以后也不会有大的成就。内功又不像地基,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可以重新来,练内功时如果走火入魔了(练习的不正确),那么就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有很多人误练邪法或练习不正确造成终身的疾病,难以治愈。

这是个基本功,而且没有任何的坏处。即使练不成功也能对身体有些好处,不会伤害身体。只要按照要求去练习,就算你想走火入魔,都很难。

参考资料:某门派修炼入门

第3个回答  2008-06-24
既然你以前没有练过,并且也没有人指导,那咱们就从最简单的开始!

内功是一门很枯燥的修习,一定要耐的住寂寞,持之以恒方能有效!

教你一种“静”功吧!任何年龄段都可以练习。可以说是练习任何气功的基本功,因为只有达到心静,才可以修习其它更高层的内功。

双腿盘坐(身下可放个软垫),右腿在外,左腿在内(反之亦可),身体自然伸直,左手掌心朝外,食指和中指轻挨一起,大拇指和食指、中指轻轻挨上,蜷成核桃状大小的圆形。右手在左手下面,轻轻的扣住左手手背,右手大拇指伸进小圆,按住左手“劳宫穴”(大概位于左手掌心处)。身体放轻松!

准备姿势做好之后,双目自然闭合。“想像自己做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阳光很温暖,周围没有任何人,任何动物。只有自己静静的做在这里。默想十几秒之后,大脑中保持一片空白,什么都别想。静坐大概半个小时。

每天早晚各练半小时左右。时间一长,手会出现麻木的现象,甚至在练习的开始身体会出现抖动现象,不必在意!这是得气的好现象,属于正常现象,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第4个回答  2008-06-16
总论

打坐,就是坐桩。对于调理内气,更加深刻的理解陈氏太极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瑜先生传授给我的打坐内功共有六个动作,每个至少要做五分钟,我从今年正月初三开始练习,目前一周多的时间里,感到手掌发涨,好象手掌过敏似的,非常涨,师父讲这是刚练的正常现象。今天早晨,我问师父如何结合周天开合,来加意念使气在身体中循行。师父讲,现在阶段还不到时候,因为你还控制不了气的运行轨道,而且,把气调起来,却下不去,气总在胸中横着,对身体和以后进步反而不利。只要强调气沉丹田就可以了。下面,我来转述一下本套打坐内功修炼法。

预备式:
自然盘腿坐下,可以是床和垫子,不要太硬。上领下沉。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耳听身后,两眼可以微闭。用鼻尖吸气,用嘴唇吐气。舌尖要抵上齿龈,上下牙齿微闭,嘴唇不要张开吐气,要微闭,似闭不闭,气从齿逢和唇逢间被徐徐吐出。如果两眼要睁开,则吸气时候,加意念,目光内敛,呼气时候,目光放长,放远。注意头顶向上的领劲,腰不可以塌,但是,必须注意气沉丹田,这样过几分钟,洗心涤虑,平静安舒,就可以往下进行了,我的感觉是,只要一坐下,按照要求去做,一呼一吸就有气感了。

第一个动作,两手合十。
这个动作看上去非常简单,就是盘腿坐在那,两手合十在胸前,象菩萨或唐僧在念阿密佗佛。其他身体各部位要求和预备式一样,但是,外静而内动。两手合十,五指微分开,吸气时候,中指向上领劲,呼气时候,五指向下钩,加意念,往下抓,沉,钩劲,要注意气的下沉,两手心要空。从外型上看,好象人坐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动,实际上,内动十分明显。两手合十时候,两肘一定要朋圆。这个动作至少要做五分钟以上,师父讲“时间越长越好,一定要注意头顶的上领,不要让腰断,塌,要拔,丹田气要沉。还有,从外表上看,人在那里是静止的,主要是内动,加意念的内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