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以前的皇帝为何去那祭天

如题所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盘古开天东岳为首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3
封禅犹如家族祠堂的祭祀活动,但由于主祭人是皇帝,故而上升为国家大典,唐朝张守节对这两个字做了解释:在泰山极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在泰山脚下的小山上除地,感地之厚,报地之福,故曰“禅”,因此封禅是一个宗教仪式的两种礼节,是只有贵为“天子”的皇帝才能亲自参与的重大活动,历史上除武则天在嵩山搞过一次外,其它的都在泰山举行,那么三千佳丽中帝王为何选中泰山呢?原因如下,请大家补充: 1、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泰山拔地通天,气势雄伟,登上南天门,视野开阔襟怀豪放,极目四望天朗气清,至刚至阳气大气正,一种霸气隐隐心生。登上玉皇顶,但见群山辐辏,子孙俯首,匍匐脚下是万峰,这种独特的“一览众山小”的奇观,恰当的迎合了帝王藐视万物的视觉感官,极大的满足了帝王唯我独尊的日常心理,这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名山所不具备的一个硬件。 2、泰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来龙发源于昆仑,去脉归于大海,泰山是“左襟沧海,右带昆仑”,正好位于中国东南西北古都连线的十字中心,北京到南京沉沉一线穿南北,长安、洛阳、开封一线珠玑到泰山,泰山处于中心位置,就像今天的CBD,交通比较方便,路途比较适中,最远的也才3个多月的路程,即时后院发生政变,也能及时回銮,稳住宝座,这是帝王离京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恰好泰山不会给他带来这种后顾之忧。 3、泰山的东方情结。东西南北中东居首。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以来,东为震,为长,就是老大;东属木,颜色为青,东方为广生帝君-----青帝的居所,青帝主管万物蓬勃,东方又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肇始着新的开始,象征着万物的新生,泰山日出为何有名,也与此有关。因此岱顶有青帝宫,山下有广生泉(泰山4大名泉之一,原为贞妇庙的生活用水,现仅供少数人吃喝)。紫气代表王气,是帝王的象征,紫气只能东来,泰山正好是华东最大的一座高山,也满足了群臣的各种挑剔。 4、泰山的宗教渊源。封禅是秦始皇改革的产物,司马迁认为,始皇之前已经有72代明君登临泰山,举行古老的“柴望”仪式,《尚书》记载最早是舜,山顶北斗台下有“舜至孔登”的刻石。舜作为部落领袖,在山顶首先堆柴引火,进行敬天,这个仪式叫“燔柴祭天”,然后领袖再举起一只火把,站在山顶向四周遥望,此时中原大地的各部落首领分别在自己的“域内高山”上进行遥拜,万众一心臣服于泰山,表示归顺于舜的领导,这个仪式叫“望秩山川”,河流山川都有了秩序,部族姓氏也有了归属,泰山成为一种崇高的象征,渐次发展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古来如此,代代帝王自是虔诚追求,形成了泰山“万乘驰逐”的场面。极顶有座玉皇庙,现在大殿前还挂着一副“柴望遗风”的匾额,即是指此。 5、泰山三界齐全。在《泰山为啥有条奈河》的博文中已作了明确介绍,不再重复。宗教仪式,帝王在仙界祭天,在冥界祀鬼,泰山都有,图个方便,一举两得。而且,泰山的天上、人间、地狱的各种名称,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神秘气氛,为封禅仪式又增添了神秘色彩,使来向上天做述职报告的“真龙天子”欣欣然乐于接受,同时心中不禁暗暗赞叹:“泰山真是个搞封禅大典的最佳平台!”
第2个回答  2013-08-13
泰山,五月独尊当然去那祭天。
第3个回答  2013-08-13
泰山,五岳独尊,为五岳之首而且,有云:登泰山而后小鲁此外,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