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黄芪会不会上火吗?

吃黄芪会不会上火吗? 会不会伤肝?

本品性温,味甘,入脾、肺经,功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生肌,是人身气虚必用的一味补气药。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久患疮疡、浮肿、气短、易感冒等病症。

[现代研究]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数种氨基酸、胆碱、叶酸及β-谷甾醇等。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蝎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降低血压;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均证明有利尿作用,用利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已有蛋白尿者,恢复比对照组快;黄芪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1、禁忌证:高热、大渴、便秘实热证者忌用,阴虚有热者宜慎用。

2、注意因制法不同而作用不同。生黄芪走表,用于表虚自汗及气虚易感冒者,或疮疡久不收口。炙黄芪用于健脾胃、补肺、补气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黄芪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的补气药,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第2个回答  2017-06-19
你好,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气虚不足,进而导致的血虚,或者气虚不能止水导致的水肿,自汗,或者汗不出,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没有明显气虚,或者中气下陷的问题,盲目的服用黄芪水,自然会感觉有胀气,甚至腹痛,头晕的表现,这就是常说的上火问题,建议你根据情况决定,最好找中医师处理
第3个回答  2013-08-06
不会的
第4个回答  2013-08-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