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泡水喝会上火吗

如题所述

会。

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还有夏季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扩展资料: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本品性温,味甘,入脾、肺经,功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生肌,是人身气虚必用的一味补气药。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久患疮疡、浮肿、气短、易感冒等病症。

[现代研究]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数种氨基酸、胆碱、叶酸及β-谷甾醇等。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蝎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降低血压;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均证明有利尿作用,用利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已有蛋白尿者,恢复比对照组快;黄芪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1、禁忌证:高热、大渴、便秘实热证者忌用,阴虚有热者宜慎用。

2、注意因制法不同而作用不同。生黄芪走表,用于表虚自汗及气虚易感冒者,或疮疡久不收口。炙黄芪用于健脾胃、补肺、补气血。
第2个回答  2013-08-06
黄芪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的补气药,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第3个回答  2013-11-14
百利 黄芪颗粒¥27.60 黄芪,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临床经常用于补气,而且功效特别显著。黄芪除了能够治疗因气血虚引起的多种疾病外,还在很好的保健防病作用。那么,?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气虚不足,进而导致的血虚,或者气虚不能止水导致的水肿,自汗,或者汗不出,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没有明显气虚,或者中气下陷的问题,盲目的服用黄芪水,自然会感觉有胀气,甚至腹痛,头晕的表现,这就是常说的上火问题。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以上就是对“?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做出的全面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您。全体员工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4个回答  2014-02-19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且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