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干"有哪些意思?

$content

意思:

1、主干。举例: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2、又。举例: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3、主管。举例: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干练。举例: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5、盾牌。举例: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6、岸,水畔。举例:鸿渐于干。——《易·渐卦》。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7、触犯,冒犯,冲犯,冲。举例: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扩展资料

组词:

1、干活[gàn huó] 花费体力或脑力做事,尤指苦苦地或努力地劳动。

2、能干[néng gàn] 有才能,会办事。

3、才干[cái gàn] 办事的能力。

4、精干[jīng gàn] 精明强干。

5、桢干[zhēn gàn] 中国古代筑土墙时用的木柱。比喻事物的根基或能担负重任的人。

6、贵干[guì gàn] 敬辞,问人要做什么。

7、干掉[gàn diào] 铲除;消灭。

8、干部[gàn bù] 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

9、骨干[gǔ gàn] 长骨的中央部分,两端跟骨骺相连,里面是髓腔。

10、树干[shù gàn] 树木的主体部分。

11、干流[gàn liú] 也叫主流。同一水系中所有支流汇入的河流。大河干流常分为上、中、下游。与“支流”相对。

12、干才[gàn cái] 办事的才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8
gà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1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quot;干&quot;的繁体字 gàn和hán ①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地支。~支。
(6)涯岸,水边:"河之~兮"。&quot;干&quot;的繁体字 gān ②
(7)个数:若~。
(8)②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通"乾"。[2]
(9)②枯竭,尽净:~尽。~杯。
(10)②徒然,白白地:~着急。
(11)②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②表面的、形式的。如:「~笑」。
(13)"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干栏"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合......。(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14)〔~将(jiàng)〕古剑名。
(15)姓。如晋代有干宝。[3]
gàn,ㄍㄢˋ[4]
(1)①③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quot;干&quot;的异体字 gàn和hán (③)
(2)①做:~事。说~就~。
(3)①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①方言,坏、糟:事情要~。
(5)①主要的。如:"干道"、"干线"、"干部"。
(6)①从事、营求。如:"他是干哪一行的?"
(7)①姓:如宋代有干冲。
hán,ㄏㄢˊ
(1)①井上的围栏。庄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成玄英·疏:「~,井栏也。」通「韩」。[4]
(2)③井上的围栏。淮南子·主术:「夫据~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通「韩」。[5]
第3个回答  2017-08-29
gā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26
gà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
相似回答